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生物学论文--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生态建设与生态恢复论文

基于GIS的南汀河流域生态恢复潜力评价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2 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第11-17页
        1.2.1 国外生态恢复研究概况第11-13页
        1.2.2 国内研究概况第13-17页
    1.3 生态恢复潜力的概念第17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17-20页
        1.4.1 研究内容第17-18页
        1.4.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4.3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研究区概况第20-34页
    2.1 研究区的地理位置第21页
    2.2 研究区自然概况第21-30页
        2.2.1 地形第21-22页
        2.2.2 气候第22-24页
        2.2.3 水文第24-25页
        2.2.4 植被第25-26页
        2.2.5 土壤第26-30页
    2.3 南汀河流域社会经济条件及自然灾害治理第30-32页
        2.3.1 社会经济条件第30页
        2.3.2 自然灾害与治理开发第30-32页
    2.4 南汀河流域生态环境现状第32-34页
        2.4.1 流域的上游植被比较稀少,森林的覆盖率相对较低低第32页
        2.4.2 水土流失比较严重,河流含沙量较大第32页
        2.4.3 地质灾害频繁发生且严重,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安全收到了影响第32页
        2.4.4 可耕地少,农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第32-34页
第3章 南汀河流域数据来源处理与评价指标选取第34-40页
    3.1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34-35页
        3.1.1 数据来源第34页
        3.1.2 数据处理第34-35页
    3.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的原则第35-36页
        3.2.1 综合性原则第35页
        3.2.2 代表性原则第35页
        3.2.3 灵敏性原则第35页
        3.2.4 科学性原则第35-36页
        3.2.5 易获得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第36页
    3.3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6-40页
第4章 基于GIS的南汀河流域生态恢复区的确定第40-47页
    4.1 适宜性分析的思路和依据第40页
    4.2 可开展生态恢复地类选择的方法第40-41页
    4.3 综合条件下适宜生态恢复区的确定第41-44页
    4.4 目前开展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措施第44-47页
        4.4.1 河流源头及人居密集区河道生态治理第44-45页
        4.4.2 陡坡原生区生态恢复第45页
        4.4.3 农林业组合开发治理生态恢复第45-47页
第5章 南汀河流域生态恢复潜力评价与分析第47-56页
    5.1 评价的方法和步骤第47-49页
    5.2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9-51页
        5.2.1 数据归一化处理第49页
        5.2.2 权重计算第49-51页
    5.3 生态恢复潜力等级划分标准第51-52页
    5.4 生态恢复潜力评价第52-56页
第6章 结论与讨论第56-59页
    6.1 结论第56页
    6.2 讨论第56-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第63-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网络的钻孔数据管理及空间数据发布与查询系统研究
下一篇:月壤钻取样品传送特性分析及其低重力模拟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