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结构原理、结构力学论文

铁路斜拉桥钢混结合段脱空机理及识别方法研究

致谢第7-8页
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0页
    1.1 概述第16页
    1.2 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 研究意义第18页
    1.4 研究主要内容第18-20页
        1.4.1 钢混结合段脱空机理研究第18页
        1.4.2 钢混结合段脱空识别方法研究第18-20页
第二章 钢混结合段空间静态分析第20-37页
    2.1. 引言第20-22页
    2.2 主要研究内容第22页
    2.3. 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的理论分析第22-24页
        2.3.1 有限元模型的特点第22-23页
        2.3.2 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假定第23页
        2.3.3 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的理论基础第23-24页
    2.4 钢混结合段有限元的模型的建立第24-30页
        2.4.1 SA建模法的概述第25页
        2.4.2 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的单元选择第25-26页
        2.4.3 实体单元和壳单元的连接处理第26-28页
        2.4.4. 钢混结合段有限元模型第28-30页
    2.5 钢混结合段空间静力分析第30-35页
        2.5.1荷载工况第30页
        2.5.2 边界条件第30-31页
        2.5.3 静力学分析结果第31-35页
    2.6. 本章小结第35-37页
第三章 钢混结合段脱空机理第37-67页
    3.1 引言第37页
    3.2 钢混结合段脱空第37-40页
        3.2.1 钢板与混凝土粘接承载性能第38-39页
        3.2.2 脱空影响因素第39页
        3.2.3 脱空分析的主要内容第39-40页
        3.2.4 脱空分析工况第40页
    3.3 施工过程中脱空分析第40-51页
        3.3.1 混凝土收缩徐变的基本机理第41-42页
        3.3.2 脱空区域及测试点设置第42-43页
        3.3.3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43-51页
    3.4 活载作用下的脱空分析第51-66页
        3.4.1 脱空区域分布第51-52页
        3.4.2 脱空对整体结构的影响第52-54页
        3.4.3 脱空对局部结构的影响第54-66页
    3.5 本章小结第66-67页
第四章 钢混结合段的脱空识别方法第67-78页
    4.1 引言第67页
    4.2 脱空检测常规方法第67-69页
        4.2.1 主观识别法第67-68页
        4.2.2 钻孔取样法第68页
        4.2.3 超声波检测法第68-69页
    4.3 钢板应变检测法第69-71页
    4.4 工程实例第71-76页
        4.4.1 底板脱空识别第71-74页
        4.4.2 斜腹板脱空识别第74-76页
    4.5 钢混结合段脱空的检测过程第76-77页
    4.6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78-80页
    5.1 结论第78页
    5.2 展望第78-80页
参考文献第80-83页
作者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开裂特性的沥青路面最佳结构组合研究
下一篇:基于TSVM的铁路电力系统谐波检测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