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中国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地方城市交通运输经济论文

广州水上巴士运营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社会效益含义及评价的必要性第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6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6页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第16页
    1.5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1.6 研究目标及重点第17页
    1.7 研究方法第17-18页
    1.8 研究内容和思路第18-19页
    1.9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广州水上巴士运营分析及乘客满意度调查第20-39页
    2.1 广州水上巴士简介第20-23页
        2.1.1 出行构成第20页
        2.1.2 水上巴士与过江轮渡的区别第20-21页
        2.1.3 广州发展水上巴士的条件及必要性第21-22页
        2.1.4 水上巴士 2007-2013 年客运总量对比第22-23页
    2.2 广州水上巴士交通调查分析第23-27页
        2.2.1 水上巴士交通调查第23-26页
        2.2.2 水上巴士交通调查分析第26-27页
    2.3 广州水上巴士运营分析第27-30页
    2.4 乘客满意度调查第30-38页
        2.4.1 总体满意度计算第31-34页
        2.4.2 按年龄和乘坐水巴目的满意度对比第34-36页
        2.4.3 新开水上巴士满意度指标测评及分析第36页
        2.4.4 总体满意度与新开水巴对比第36-37页
        2.4.5 新开水上巴士满意度各级指标得分情况分析第37-38页
    2.5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三章 水上巴士运营社会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第39-52页
    3.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第39-40页
    3.2 水上巴士社会效益评价指标第40-50页
        3.2.1 促进经济发展指标第41-42页
        3.2.2 促进社会和谐指标第42-44页
        3.2.3 促进交通网络形成指标第44-47页
        3.2.4 促进技术进步指标第47-49页
        3.2.5 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指标第49-50页
        3.2.6 促进旅游人文景观质量指标第50页
    3.3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水上巴士运营社会效益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第52-64页
    4.1 社会效益评价常用方法第52-53页
    4.2 模糊数学介绍第53页
    4.3 模型建立步骤第53-62页
        4.3.1 确定评价对象集、因素集和评语集第53页
        4.3.2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第53-55页
        4.3.3 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第55-60页
        4.3.4 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矩阵第60-61页
        4.3.5 进行模糊综合评价第61页
        4.3.6 最终评价结果最大隶属度有效度检验第61-62页
        4.3.7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与水上巴士社会效益内容的适用性第62页
    4.4 本章小结第62-64页
第五章 广州水上巴士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第64-74页
    5.1 广州水上巴士运营社会效益综合评价第64-71页
    5.2 广州水上巴士发展建议第71-72页
    5.3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结论和展望第74-76页
    本论文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4-75页
    不足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75-76页
参考文献第76-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80-81页
附录1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程序第81-83页
附录2 隶属度专家打分表第83-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件第85页

论文共8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公司项目团队绩效管理机制研究--以智慧用能项目为例
下一篇:西安建设低碳交通城市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