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分析及优化策略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8页 |
·背景与问题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综述 | 第11-15页 |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内涵 | 第15-16页 |
·义务教育财政体制的内涵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分析的理论基础 | 第18-27页 |
·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分析的理论依据 | 第18-23页 |
·教育公平的原则 | 第18-20页 |
·教育机会平等 | 第20-22页 |
·教育财政公平 | 第22-23页 |
·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的分析视角 | 第23-25页 |
·教育支出均等视角 | 第24页 |
·教育资源分配效应视角 | 第24-25页 |
·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的度量方法 | 第25-27页 |
第三章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的现状分析 | 第27-47页 |
·生均公共教育支出的均等程度分析 | 第28-33页 |
·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地区差异分析 | 第28-31页 |
·义务教育生均预算内经费基尼系数分析 | 第31-33页 |
·公共教育支出的结构公平分析 | 第33-38页 |
·公共教育支出分配结构的衡量指标 | 第34-35页 |
·总量结构指标分析 | 第35-36页 |
·生均公共教育经费支出指标分析 | 第36-38页 |
·公共教育支出的利益归宿分析 | 第38-47页 |
·义务教育公共支出于省际间分配的利益归宿分析 | 第38-42页 |
·义务教育公共支出于区域间分配的利益归宿分析 | 第42-44页 |
·义务教育公共支出于城乡间分配的利益归宿分析 | 第44-47页 |
第四章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非公平性的成因分析 | 第47-57页 |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 | 第47-49页 |
·教育财政体制的非科学性 | 第49-57页 |
·教育财政分权化改革层面 | 第49-50页 |
·政府教育财政职责层面 | 第50-51页 |
·经费分担机制层面 | 第51-54页 |
·义务教育财政拨款体制层面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国外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实践考察 | 第57-65页 |
·部分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实践 | 第57-62页 |
·美国 | 第57-59页 |
·韩国 | 第59-61页 |
·日本 | 第61-62页 |
·部分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的经验与启示 | 第62-65页 |
·上移义务教育投资主体 | 第62-63页 |
·规范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 第63页 |
·适度分离义务教育投资与管理主体 | 第63-64页 |
·重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 第64-65页 |
第六章 我国义务教育公共支出公平性的优化策略 | 第65-80页 |
·完善政府公共财政体制 | 第65-74页 |
·校正教育服务的公共财政定位 | 第66-68页 |
·承担义务教育的公共服务职责 | 第68-70页 |
·突出义务教育的国民教育基础地位 | 第70-71页 |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的法规制度 | 第71-74页 |
·淡化教育政策非均衡导向 | 第74-80页 |
·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 第74-75页 |
·实施义务教育绩效管理 | 第75-77页 |
·构建“教育弱势群体”救助制度 | 第77-78页 |
·统筹城乡教师资源 | 第78页 |
·建立教育均衡发展监测预警机制 | 第78-80页 |
结语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4页 |
后记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