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山压力理论论文--岩石力学性质试验论文

冲击荷载下裂隙复合岩体破坏试验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5-22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0页
        1.2.1 复合岩体力学特性研究第15-17页
        1.2.2 裂隙岩体力学特性研究第17-18页
        1.2.3 动态本构关系研究第18-19页
        1.2.4 能量演化规律研究第19页
        1.2.5 当前研究的不足第19-20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20-22页
2 模具制作与试件加工第22-27页
    2.1 模具制作及试模浇筑第22-24页
        2.1.1 模具制作第22-23页
        2.1.2 材料准备第23页
        2.1.3 立方体试模浇筑第23-24页
    2.2 标准试件制取第24-26页
        2.2.1 标准试件加工第24-25页
        2.2.2 试件类型第25-26页
    2.3 本章小结第26-27页
3 组合体试件静态力学及变形特性试验第27-37页
    3.1 单轴压缩试验第27-34页
        3.1.1 应变片粘贴第27-28页
        3.1.2 力学试验测试系统第28-29页
        3.1.3 单轴压缩试验结论第29-34页
    3.2 巴西劈裂试验第34-35页
        3.2.1 劈裂试验步骤第34页
        3.2.2 劈裂试验结果第34-35页
    3.3 本章小结第35-37页
4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试验第37-63页
    4.1 SHPB试验系统及测试原理第37-40页
        4.1.1 SHPB系统组成第37-38页
        4.1.2 SHPB试验原理第38页
        4.1.3 两个基本假设第38-40页
    4.2 冲击前准备第40-42页
        4.2.1 应变片粘贴第40页
        4.2.2 桥路连接第40-41页
        4.2.3 试件波速测量第41-42页
    4.3 冲击试验方案及操作步骤第42-44页
        4.3.1 冲击试验方案第42-43页
        4.3.2 冲击试验操作步骤第43-44页
    4.4 冲击试验结果第44-62页
        4.4.1 冲击波形对比第44-46页
        4.4.2 应变率与冲击速度关系第46-48页
        4.4.3 应力应变关系第48-50页
        4.4.4 试件峰值应力与应变率关系第50-56页
        4.4.5 试件应变特征第56页
        4.4.6 试件破坏特征第56-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5 动态本构关系第63-72页
    5.1 本构模型建立第63-65页
        5.1.1 朱王唐模型简介第63-64页
        5.1.2 损伤粘弹性本构模型建立第64-65页
    5.2 本构关系确定第65-70页
        5.2.1 本构方程推导第65-66页
        5.2.2 参数确定第66页
        5.2.3 拟合结果分析第66-70页
    5.3 本章小结第70-72页
6 裂隙组合体试件能耗特性分析第72-83页
    6.1 SHPB试验能量构成第72-75页
        6.1.1 几种形式能量计算第72-73页
        6.1.2 各类试件能量分布第73-75页
    6.2 试件能量耗散规律第75-82页
        6.2.1 各试件吸收能占比变化第75-77页
        6.2.2 试件耗散能密度变化第77-82页
    6.3 本章小节第82-8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83-85页
    7.1 结论第83-84页
    7.2 展望第84-85页
参考文献第85-91页
致谢第91-93页
作者简介第93-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临涣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
下一篇:金属薄壁管在冲击载荷加载下的应力应变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