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涣矿区岩溶发育特征及地下水流场数值模拟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1 绪论 | 第14-20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4-15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2.1 岩溶发育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 1.2.2 岩溶水数值模拟现状 | 第16-18页 |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19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研究区概况 | 第20-30页 | 
| 2.1 交通位置 | 第20页 | 
| 2.2 自然地理 | 第20-21页 | 
| 2.2.1 地形地貌及水系 | 第20-21页 | 
| 2.2.2 气象 | 第21页 | 
| 2.3 矿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30页 | 
| 2.3.1 地层 | 第21-23页 | 
| 2.3.2 构造 | 第23-25页 | 
| 2.3.3 矿区水文地质条件 | 第25-30页 | 
| 3 临涣矿区灰岩岩溶发育特征研究 | 第30-58页 | 
| 3.1 太原组灰岩沉积特征分析 | 第30-41页 | 
| 3.2 岩溶发育特征分析 | 第41-52页 | 
| 3.2.1 灰岩含水层渗透性分析 | 第41-43页 | 
| 3.2.2 钻孔浆液消耗量分析 | 第43-44页 | 
| 3.2.3 钻孔测井曲线分析 | 第44-48页 | 
| 3.2.4 岩溶分布特征分析 | 第48-52页 | 
| 3.3 岩溶发育的控制作用 | 第52-58页 | 
| 3.3.1 地层岩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 3.3.2 地质构造的影响 | 第53-54页 | 
| 3.3.3 地理环境及地下水流的影响 | 第54-58页 | 
| 4 灰岩水动力与水化学特征 | 第58-72页 | 
| 4.1 灰岩含水层水化学分析 | 第58-65页 | 
| 4.1.1 主要阴阳离子浓度变化 | 第58-63页 | 
| 4.1.2 灰岩水TDS变化特征 | 第63-64页 | 
| 4.1.3 灰岩水水化学流场特征 | 第64-65页 | 
| 4.2 灰岩含水层水动力分析 | 第65-72页 | 
| 4.2.1 灰岩含水层水位变化特征 | 第65-68页 | 
| 4.2.2 观测孔水位动态变化 | 第68-72页 | 
| 5 灰岩水数值模拟研究 | 第72-92页 | 
| 5.1 地下水流数值模型 | 第72-74页 | 
| 5.1.1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 第72页 | 
| 5.1.2 数学模型 | 第72-74页 | 
| 5.2 孙疃矿灰岩水数值模拟 | 第74-83页 | 
| 5.2.1 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74-75页 | 
| 5.2.2 模型参数分区 | 第75页 | 
| 5.2.3 模型的形成 | 第75-76页 | 
| 5.2.4 时间离散 | 第76页 | 
| 5.2.5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 第76-80页 | 
| 5.2.6 水文地质参数优选 | 第80-81页 | 
| 5.2.7 模拟的地下水流场特征 | 第81-83页 | 
| 5.2.8 模拟结果分析 | 第83页 | 
| 5.3 袁店一矿灰岩水数值模拟 | 第83-92页 | 
| 5.3.1 概念模型的建立 | 第83页 | 
| 5.3.2 模型参数分区 | 第83-84页 | 
| 5.3.3 模型的形成 | 第84页 | 
| 5.3.4 时间离散 | 第84-85页 | 
| 5.3.5 模型的识别与验证 | 第85-87页 | 
| 5.3.6 水文地质参数优选 | 第87-88页 | 
| 5.3.7 模拟的地下水流场特征 | 第88-90页 | 
| 5.3.8 模拟结果分析 | 第90-92页 | 
| 6 太灰水疏放性分析 | 第92-102页 | 
| 6.1 突水系数分析灰岩水的疏放性 | 第92-94页 | 
| 6.2 抽水孔疏放性分析 | 第94-97页 | 
| 6.3 灰岩水防治措施 | 第97-102页 | 
| 6.3.1 底板岩溶水防治模式 | 第97-98页 | 
| 6.3.2 矿区底板灰岩水防治措施确定 | 第98-99页 | 
| 6.3.3 底板注浆改造可行性分析 | 第99-102页 | 
| 7 结论与建议 | 第102-104页 | 
| 7.1 主要结论 | 第102-103页 | 
| 7.2 存在问题及建议 | 第103-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8页 | 
| 致谢 | 第108-109页 | 
| 作者简介 | 第109-111页 | 
| 附表 | 第111-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