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41页 |
1.1 小麦白粉病的概况 | 第12-15页 |
1.1.1 小麦白粉病的危害 | 第12-13页 |
1.1.2 小麦白粉病的分布 | 第13页 |
1.1.3 小麦白粉病的病征 | 第13-14页 |
1.1.4 小麦白粉病的发病规律 | 第14-15页 |
1.1.5 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措施 | 第15页 |
1.2 小麦白粉病抗性类型 | 第15-16页 |
1.2.1 苗期抗性 | 第15-16页 |
1.2.2 成株抗性 | 第16页 |
1.3 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 第16-34页 |
1.3.1 小麦抗病研究方法的发展背景 | 第16-17页 |
1.3.2 已命名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 第17-24页 |
1.3.3 已定位的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QTL | 第24-34页 |
1.4 新型分子标记技术 | 第34-37页 |
1.4.1 SNP芯片检测技术 | 第34-36页 |
1.4.2 KASP分型技术 | 第36-37页 |
1.4.3 STARP分型技术 | 第37页 |
1.5 QTL定位的原理和方法 | 第37-39页 |
1.5.1 构建高密度遗传图谱 | 第38页 |
1.5.2 QTL定位的原理 | 第38页 |
1.5.3 QTL定位的方法 | 第38-39页 |
1.5.4 QTL定位的应用 | 第39页 |
1.6 立题依据和技术路线 | 第39-41页 |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9页 |
1.6.2 技术路线 | 第39-41页 |
第二章 周8425B白粉病成株抗性QTL定位 | 第41-52页 |
2.1 材料 | 第41页 |
2.2 方法 | 第41-43页 |
2.2.1 温室苗期接种和鉴定 | 第41-42页 |
2.2.2 田间成株期接种和鉴定 | 第42页 |
2.2.3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42页 |
2.2.4 全基因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构建 | 第42页 |
2.2.5 QTL定位 | 第42-43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3-48页 |
2.3.1 温室苗期表型分析 | 第43页 |
2.3.2 田间成株期表型分析 | 第43-45页 |
2.3.3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QTL定位 | 第45-48页 |
2.4 讨论 | 第48-52页 |
2.4.1 小麦白粉病成株抗性的判定 | 第48页 |
2.4.2 基于SNP标记的遗传图谱的优越性 | 第48页 |
2.4.3 比较前人研究发掘新的QTL | 第48-52页 |
第三章 QPm.caas-3BS在周8425B衍生品种的效应 | 第52-60页 |
3.1 材料 | 第52页 |
3.2 方法 | 第52-56页 |
3.2.1 田间成株期接种和鉴定 | 第52页 |
3.2.2 表型数据统计分析 | 第52页 |
3.2.3 KASP标记的开发 | 第52-54页 |
3.2.4 STARP标记的开发 | 第54-56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6-57页 |
3.3.1 标记检测 | 第56-57页 |
3.3.2 白粉病成株抗性QPm.caas-3BS效应分析 | 第57页 |
3.4 讨论 | 第57-60页 |
3.4.1 KASP标记和STARP标记的比较 | 第57-58页 |
3.4.2 白粉病成株抗性QPm.caas-3BS效应分析及应用价值 | 第58-60页 |
第四章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74页 |
附录 | 第74-78页 |
致谢 | 第78-80页 |
作者简历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