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蛋白动力学特性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驱动蛋白结构及其家族简介 | 第9-20页 |
1.1 驱动蛋白结构介绍 | 第9-14页 |
1.1.1 驱动蛋白的头部 | 第10-11页 |
1.1.2 驱动蛋白的连接区域 | 第11-12页 |
1.1.3 驱动蛋白的二聚体区域 | 第12-14页 |
1.1.4 驱动蛋白的尾部 | 第14页 |
1.2 驱动蛋白家族成员及其功能的介绍 | 第14-19页 |
1.2.1 驱动蛋白家族 | 第14-16页 |
1.2.2 N型驱动蛋白kinesin- | 第16-17页 |
1.2.3 驱动蛋白之间的相互协作 | 第17-18页 |
1.2.4 非运输型——M型驱动蛋白 | 第18-19页 |
1.3 小结 | 第19-20页 |
第二章 驱动蛋白的实验和理论研究方法 | 第20-34页 |
2.1 驱动蛋白的实验研究 | 第20-29页 |
2.1.1 荧光标记法 | 第20-24页 |
2.1.2 光阱力法 | 第24-28页 |
2.1.3 原子力显微镜 | 第28-29页 |
2.2 驱动蛋白的几个理论模型 | 第29-33页 |
2.2.1 机械力学模型 | 第29-30页 |
2.2.2 随机跃迁模型 | 第30-31页 |
2.2.3 机械化学循环耦合模型 | 第31-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驱动蛋白动力学特性的研究 | 第34-48页 |
3.1 理论模型的建立 | 第34-37页 |
3.2 驻留时间的分析 | 第37-39页 |
3.3 驱动蛋白的运动速度 | 第39-41页 |
3.4 负载对驱动蛋白运行速度的影响 | 第41-43页 |
3.5 驱动蛋白的运行长度 | 第43-47页 |
3.6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 第48-50页 |
4.1 主要工作 | 第48页 |
4.2 工作展望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