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1.1 转录因子 | 第9-10页 |
1.1.2 组蛋白修饰 | 第10-11页 |
1.1.3 TF共结合的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论文结构 | 第11-13页 |
第二章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2.1 数据来源 | 第13-14页 |
2.1.1 数据库的介绍 | 第13-14页 |
2.1.2 数据的选取 | 第14页 |
2.2 研究方法介绍 | 第14-18页 |
2.2.1 转录因子重叠率 | 第14-16页 |
2.2.2 转录因子相关性 | 第16页 |
2.2.3 高低表达基因分类 | 第16-17页 |
2.2.4 SVM分类预测 | 第17页 |
2.2.5 模体识别 | 第17-18页 |
2.2.6 靶基因预测 | 第18页 |
2.3 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转录因子重叠特征 | 第19-26页 |
3.1 转录因子共结合特征 | 第19-20页 |
3.2 转录因子相关性检验 | 第20-22页 |
3.3 组蛋白修饰在TF共结合附近的分布特征 | 第22-25页 |
3.4 小结 | 第25-26页 |
第四章 组蛋白修饰特征对TF共结合的分类预测 | 第26-31页 |
4.1 特征提取 | 第26页 |
4.2 分类预测 | 第26-30页 |
4.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五章 c-Myc、Mxi1与Max的共结合分析 | 第31-37页 |
5.1 c-Myc、Mxi1与Max重叠分析 | 第31-32页 |
5.2 c-Myc、Mxi1与Max共结合功能区分布 | 第32-34页 |
5.3 c-Myc、Mxi1与Max共结合模体分析 | 第34-36页 |
5.4 小结 | 第36-37页 |
第六章 靶基因分析 | 第37-42页 |
6.1 靶基因预测 | 第37页 |
6.2 靶基因分析 | 第37-41页 |
6.3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2-44页 |
7.1 全文总结 | 第42-43页 |
7.2 工作展望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