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13-17页 |
(一)选题依据 | 第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1.国外研究 | 第14-15页 |
2.国内研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一、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 | 第17-21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19页 |
1.课堂教学 | 第17页 |
2.有效课堂教学 | 第17-19页 |
3.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 | 第19页 |
(二)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表征 | 第19-20页 |
1.学生“知”的有效 | 第19页 |
2.学生“行”的有效 | 第19-20页 |
3.学生“情”的有效 | 第20页 |
(三)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的评判标准 | 第20-21页 |
1.高效果标准 | 第20-21页 |
2.高质量标准 | 第21页 |
二、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一)有效课堂教学目标需要符合新的时代要求 | 第21-23页 |
1.及时调整与新时代要求的差距 | 第21-22页 |
2.有效课堂教学的测评不触及学生身心成长 | 第22-23页 |
3.体现知识培养与世界观培养的一致性不充分 | 第23页 |
(二)有效课堂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价值不足 | 第23-25页 |
1.有效课堂教学达成与知识线索不统一 | 第23-24页 |
2.有效教学的各种辅助方法结合不足 | 第24页 |
3.有效课堂教学对价值观灌输缺少全面性 | 第24-25页 |
(三)有效课堂教学效果存留时效与程度不理想 | 第25-27页 |
1.不能有效协调知识与学生发展助力的关系 | 第25页 |
2.不能有效防范排除有效课堂教学的中断与逆反 | 第25-26页 |
3.有效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要求脱节 | 第26-27页 |
三、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7-31页 |
(一)现有条件下提升有效课堂教学的自觉性不足 | 第27-29页 |
1.放弃教学主导的自主性教育方针贯彻 | 第27页 |
2.教条片面理解有效课堂教学的正确方向 | 第27-28页 |
3.忽视世界观教育的实时性体现要求 | 第28-29页 |
(二)对随意性的有效课堂教学缺乏评价与制约 | 第29-30页 |
1.无形中割裂知识体系的完整性 | 第29页 |
2.对知识与世界的一致性揭示不够客观 | 第29页 |
3.教学活动中不自觉损伤学生的内外统一认识 | 第29-30页 |
(三)对人才培养与教学职责关系认识不足 | 第30-31页 |
1.教师职责定位存在个体差异性 | 第30页 |
2.体制性或目的性中间环节走样 | 第30-31页 |
3.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不到位 | 第31页 |
四、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 第31-41页 |
(一)确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科学有效课堂学习目标 | 第32-33页 |
1.有效课堂教学紧密结合新人才培养标准 | 第32页 |
2.有效课堂教学立足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 第32页 |
3.教师主观引导与客观教材的有效结合 | 第32-33页 |
(二)加强有效课堂教学的理论联系实践内涵 | 第33-36页 |
1.升华课堂议题的价值 | 第33-34页 |
2.知识点论证材料选择生活化 | 第34页 |
3.均衡合理安排课堂环节 | 第34-35页 |
4.把握有效课堂教学个性化的度 | 第35-36页 |
(三)优化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对话 | 第36-37页 |
1.善讲故事以增强话语的亲和力 | 第36页 |
2.巧用现代流行语增加知识的理解力 | 第36-37页 |
3.将文本话转为融入情感因素的生活话语 | 第37页 |
4.引经据典启迪智慧提高话语的说服力 | 第37页 |
(四)突出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的问题意识 | 第37-39页 |
1.提问具有目的性 | 第38页 |
2.提问具有启发性 | 第38页 |
3.提问具有针对性 | 第38-39页 |
(五)强化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课堂教学的管理 | 第39-41页 |
1.时间管理合理 | 第39-40页 |
2.学生管理充分 | 第40页 |
3.信息管理全面 | 第40页 |
4.质量管理达标 | 第40-41页 |
结束语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