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 第11-19页 |
1.2.1 并行光数模转换技术 | 第11-15页 |
1.2.2 串行光数模转换技术 | 第15-18页 |
1.2.3 总结 | 第18-19页 |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方案 | 第21-31页 |
2.1 基于光延迟插值的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原理 | 第21-22页 |
2.2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的组成 | 第22-29页 |
2.2.1 直接调制激光器 | 第22-24页 |
2.2.2 波分复用器 | 第24-25页 |
2.2.3 电光调制器 | 第25-27页 |
2.2.4 光纤延迟线 | 第27-28页 |
2.2.5 光电探测器 | 第28-29页 |
2.3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的性能评价参数 | 第29-30页 |
2.3.1 转换速率 | 第29页 |
2.3.2 信噪比和信噪失真比 | 第29-30页 |
2.3.3 有效位数(ENOB) | 第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性能分析 | 第31-41页 |
3.1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转换速率倍增原理 | 第31-34页 |
3.2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有效位数分析 | 第34-40页 |
3.2.1 系统有效位数分析建模 | 第34-37页 |
3.2.1.1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性能的影响因素 | 第34-35页 |
3.2.1.2 系统有效位数分析模型 | 第35-37页 |
3.2.2 系统有效位数(ENOB)分析 | 第37-40页 |
3.2.2.1 通道延迟误差对系统有效位数的影响 | 第37-39页 |
3.2.2.2 通道增益失配对系统有效位数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构建及关键部件研制 | 第41-53页 |
4.1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实验平台 | 第41页 |
4.2 TI-DAC39J84EVM | 第41-44页 |
4.2.1 TI-DAC39J84概述 | 第41-43页 |
4.2.2 TI-DAC39J84EVM的配置 | 第43-44页 |
4.3 码型发生器和时钟匹配 | 第44-45页 |
4.4 直接调制激光器调制增益一致性测试 | 第45-47页 |
4.5 保偏光耦合器插损均匀性测试 | 第47-48页 |
4.6 电光调制器调制特性曲线的测量与分析 | 第48-49页 |
4.7 光纤延迟线阵列的设计与测试 | 第49-52页 |
4.8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实验研究 | 第53-66页 |
5.1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实验平台 | 第53-54页 |
5.2 光电混合数模转换系统实验研究 | 第54-64页 |
5.2.1 双通道2×614.4MSps转换速率系统数模转换实验 | 第54-58页 |
5.2.2 双通道2×1.2288GSps转换速率系统数模转换实验 | 第58-61页 |
5.2.3 四通道4×1.2288GSps转换速率系统数模转换实验 | 第61-64页 |
5.3 实验结果分析 | 第64-6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 第66-68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66页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