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荧屏集体记忆的研究--以《还珠格格》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一、绪论 | 第8-18页 |
(一)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与不足 | 第9-10页 |
(三)研究理论与方法 | 第10-11页 |
1.研究理论 | 第10-11页 |
2.研究方法 | 第11页 |
(四)研究设想与架构 | 第11-18页 |
1.研究设想 | 第11-16页 |
2.研究架构 | 第16-18页 |
二、“90后”关于《还珠格格》集体记忆的现状调查 | 第18-30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18页 |
(二)调查方法 | 第18-19页 |
(三)问卷发放与回收情况 | 第19页 |
(四)问卷结果分析 | 第19-30页 |
1.描述性分析 | 第19-24页 |
2.统计性分析 | 第24-30页 |
三、“90后”关于《还珠格格》集体记忆的建构分析 | 第30-42页 |
(一)建构主题 | 第30-33页 |
1.人物角色 | 第30-31页 |
2.音乐 | 第31页 |
3.拍摄地 | 第31-32页 |
4.相关衍生品 | 第32-33页 |
(二)建构符号 | 第33-38页 |
1.文字 | 第34-35页 |
2.图像 | 第35-36页 |
3.声音 | 第36-37页 |
4.视频 | 第37-38页 |
(三)建构方式 | 第38-39页 |
1.忠于原剧的保真式 | 第38-39页 |
2.解构原剧的恶搞式 | 第39页 |
(四)流动方式 | 第39-42页 |
1.电视剧《还珠格格》中的符号流入新媒体 | 第40页 |
2.新媒体语境中创建《还珠格格》的相关话题 | 第40-42页 |
四、对“90后”荧屏集体记忆特点与意涵的初步分析 | 第42-45页 |
(一)荧屏集体记忆建构方式的多样性 | 第42页 |
(二)荧屏集体记忆与群体认同 | 第42-43页 |
(三)新媒体和后现代对荧屏集体记忆的影响 | 第43-45页 |
五、结语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附录:“90后”荧屏集体记忆调查问卷 | 第49-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