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词表 | 第14-15页 |
缩略词表(续1) | 第15-16页 |
缩略词表(续2) | 第16-1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7-29页 |
1.1 引言 | 第17-18页 |
1.2 胆碱酯酶 | 第18-21页 |
1.2.1 AChE的结构及功能 | 第18-20页 |
1.2.2 BChE的结构及功能 | 第20-21页 |
1.3 氨基甲酸酯类药物 | 第21-24页 |
1.3.1 代表性氨基甲酸酯类药物 | 第22-23页 |
1.3.2 氨基甲酸酯类抑制剂与胆碱酯酶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23-24页 |
1.4 氨基甲酸酯类抑制剂的代谢研究 | 第24-25页 |
1.5 研究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25-29页 |
1.5.1 研究背景 | 第25-27页 |
1.5.2 研究意义 | 第27-28页 |
1.5.3 研究内容 | 第28-29页 |
第二章 胆碱酯酶特异性代谢的氨基甲酸酯抑制剂浓度与AUIC的数学关系推导 | 第29-42页 |
2.1 引言 | 第29-31页 |
2.2 AUIC法相关参数计算方法及数学关系推导 | 第31-35页 |
2.2.1 去氨基甲酰化速率常数(k3)及其计算方法 | 第31-32页 |
2.2.2 时间-抑制曲线下面积(AUIC)与氨基甲酸酯类抑制剂浓度之间的数学关系 | 第32-35页 |
2.2.2.1 公式推导 | 第32-34页 |
2.2.2.2 应用AUIC法对抑制剂浓度进行估算 | 第34-35页 |
2.2.2.3 应用AUIC法对酶浓度进行估算 | 第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0页 |
2.3.1 完善AUIC法以计算特殊反应过程中抑制剂浓度 | 第36-37页 |
2.3.2 AUIC法应用于研究体内药物代谢的误差分析 | 第37-4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三章 人丁酰胆碱酯酶与R-MONO的抑制动力学研究 | 第42-51页 |
3.1 引言 | 第42-44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4-45页 |
3.2.1 实验仪器 | 第44页 |
3.2.2 实验试剂 | 第44-45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5-48页 |
3.3.1 储备液的配制 | 第45-46页 |
3.3.2 样品制备 | 第46页 |
3.3.3 丁酰胆碱酯酶活性测定的一般方法及血浆中丁酰胆碱酯酶浓度估算 | 第46-47页 |
3.3.3.1 样品中丁酰胆碱酯酶的活性测定的一般方法 | 第46-47页 |
3.3.3.2 人血浆中丁酰胆碱酯酶的浓度估算 | 第47页 |
3.3.4 人血浆丁酰胆碱酯酶(hBChE)去氨基甲酰化速率常数(k_3)测定 | 第47页 |
3.3.5 R-MONO对血浆BChE的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研究 | 第47-48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48-50页 |
3.4.1 人血浆中胆碱酯酶浓度 | 第48页 |
3.4.2 人血浆中胆碱酯酶的(k3)值 | 第48-49页 |
3.4.3 R-MONO对血浆BChE的时间-依赖性抑制作用曲线 | 第49-5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AUIC方法定量的准确性及精确度验证 | 第51-58页 |
4.1 引言 | 第51-52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52-53页 |
4.2.1 利用AUIC法求被代谢的R-MONO的浓度 | 第52页 |
4.2.2 利用AUIC法求初始酶浓度 | 第52-5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6页 |
4.3.1 AUIC法求被代谢的R-MONO的浓度数据分析 | 第53-54页 |
4.3.2 AUIC法求初始酶浓度的数据分析 | 第54-56页 |
4.3.3 AUIC法与传统方法的比较 | 第5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五章 AUIC方法应用于氨基甲酸酯类药物代谢研究 | 第58-74页 |
5.1 引言 | 第58-59页 |
5.2 实验方法 | 第59-70页 |
5.2.1 应用AUIC法所需基本数据 | 第59-61页 |
5.2.1.1 人体内主要胆碱酯酶的浓度体积信息 | 第59-61页 |
5.2.1.2 卡巴拉汀在37℃下的动力学常数 | 第61页 |
5.2.2 AUIC法应用于(-)-美普他酚衍生物药物研究 | 第61-64页 |
5.2.2.1 计算反应体系中酶的总浓度 | 第62-63页 |
5.2.2.2 计算反应体系中抑制剂的浓度比值 | 第63页 |
5.2.2.3 计算反应体系中去氨基甲酰化速率常数(k3)比值 | 第63-64页 |
5.2.3 AUIC法应用于卡巴拉汀胶囊在不同区室内的代谢研究 | 第64-67页 |
5.2.3.1 卡巴拉汀胶囊在血液中的代谢研究 | 第65-66页 |
5.2.3.2 卡巴拉汀胶囊在脑脊液中的代谢研究 | 第66-67页 |
5.2.4 AUIC法应用于卡巴拉汀透皮贴剂及口服胶囊的代谢研究 | 第67-70页 |
5.2.4.1 卡巴拉汀透皮贴剂在血浆中的代谢研究 | 第67-68页 |
5.2.4.2 卡巴拉汀胶囊在血浆中的代谢研究 | 第68-70页 |
5.2.5 AUIC法应用于体内代谢研究的误差分析 | 第7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0-73页 |
5.3.1 美普他酚氨基甲酸酯衍生物的代谢研究 | 第70-71页 |
5.3.2 卡巴拉汀口服胶囊的代谢研究 | 第71页 |
5.3.3 卡巴拉汀口服胶囊及透皮贴剂的代谢研究 | 第71-73页 |
5.3.4 体内代谢的误差计算 | 第7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7页 |
结论 | 第74-75页 |
创新之处 | 第75页 |
展望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附件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