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1.4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6-18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6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2.1.1 青少年罪犯的概念 | 第18页 |
2.1.2 青少年罪犯的特点 | 第18-19页 |
2.1.3 教育矫治 | 第19-20页 |
2.2 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的程序与方法 | 第20-21页 |
2.2.1 教育矫治的程序 | 第20页 |
2.2.2 教育矫治治疗技术 | 第20-21页 |
2.3 整体性治理 | 第21-23页 |
第3章 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工作实施现状 | 第23-34页 |
3.1 广东省未管所教育矫治实施概况 | 第23-25页 |
3.2 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罪犯的结构特点 | 第25-32页 |
3.2.1 犯罪类型较为集中,暴力型犯罪日益増多 | 第25-26页 |
3.2.2 青少年罪犯团伙化趋势增加 | 第26-27页 |
3.2.3 犯罪具有连续性与反复性 | 第27-28页 |
3.2.4 文化程度较低,法律意识淡薄 | 第28页 |
3.2.5 青少年罪犯家庭结构较为复杂 | 第28-30页 |
3.2.6 入监后渴望得到家人的理解与支持 | 第30-31页 |
3.2.7 多数人支持监狱、监区的教育矫治工作 | 第31-32页 |
3.3 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教育矫治的主要措施 | 第32-34页 |
3.3.1 践行教育矫治活动的“七日教育矫治”模式 | 第32页 |
3.3.2 设立兼具教育矫治与监狱特色的教育矫治中心 | 第32页 |
3.3.3 打造契合矫治需求的导师队伍 | 第32页 |
3.3.4 效果评估注重教育矫治的效果巩固 | 第32-34页 |
第4章 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教育矫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4-50页 |
4.1 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教育矫治存在的问题 | 第34-42页 |
4.1.1 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内容陈旧,方法单一 | 第34-38页 |
4.1.2 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评估标准不科学 | 第38-39页 |
4.1.3 改造经费不足制约未成年犯教育矫治效果 | 第39-40页 |
4.1.4 管教民警的素质有待提升 | 第40-42页 |
4.2 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教育矫治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2-50页 |
4.2.1 立法的缺陷导致改造模式的僵化 | 第42-44页 |
4.2.2 监狱“亚文化”负面影响 | 第44-46页 |
4.2.3 未管所职能错位 | 第46-47页 |
4.2.4 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 | 第47-50页 |
第5章 完善青少年教育矫治的对策 | 第50-66页 |
5.1 完善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体制及法律法规 | 第50-52页 |
5.1.1 实现行刑职能的单一化 | 第50-51页 |
5.1.2 建立多水平、多层次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51-52页 |
5.2 引导未成年犯进行自我管理和教育 | 第52-55页 |
5.2.1 培育重塑新生的理性和良知 | 第52-54页 |
5.2.2 激发未成年犯自我矫治的内在矛盾 | 第54-55页 |
5.3 创新青少年教育矫治的内容、方法和手段 | 第55-60页 |
5.3.1 以“四个贴近”为抓手丰富教育矫治的内涵 | 第55-56页 |
5.3.2 选择未成年犯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 | 第56-59页 |
5.3.3 加强对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的监管 | 第59页 |
5.3.4 完善的预防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考核机制 | 第59-60页 |
5.4 提高管教民警综合素质 | 第60-62页 |
5.4.1 通过引进专业人才改善管教民警队伍结构 | 第60-61页 |
5.4.2 加强对管教民警的在职培训 | 第61页 |
5.4.3 完善激励竞争机制和淘汰更新机制 | 第61页 |
5.4.4 强化管教民警的公正执法意识和自主创新精神 | 第61-62页 |
5.5 构建青少年罪犯教育矫治的综合治理体系 | 第62-66页 |
5.5.1 加强主导价值观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影响 | 第62页 |
5.5.2 加强社工在青少年教育矫治的作用 | 第62-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9页 |
附录:广东省未管所青少年罪犯现状调查 | 第69-71页 |
攻读博士/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答辩委员会委员签名的答辩决议书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