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8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一)时事背景 | 第11页 |
(二)现实背景 | 第11-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3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3页 |
三、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五、研究的思路和框架 | 第16-18页 |
第二章 主要概念和基本理论概述 | 第18-25页 |
一、激励和激励机制 | 第18-22页 |
(一)激励的概念 | 第18-19页 |
(二)激励机制的定义 | 第19-20页 |
(三)激励的类型 | 第20-21页 |
(四)西方的激励理论 | 第21-22页 |
二、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相关理论及其运用 | 第22-23页 |
三、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主要内容 | 第23-25页 |
(一)薪酬激励 | 第23-24页 |
(二)考核激励 | 第24页 |
(三)晋升激励 | 第24-25页 |
第三章 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基层民警队伍现状和现行激励机制 | 第25-36页 |
一、白云出入境边防边检站的基本概况 | 第25-30页 |
(一)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历史变迁 | 第25页 |
(二)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机构设置及边检警察职责 | 第25-26页 |
(三)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警力分配现状和基层民警的工作特点 | 第26-28页 |
(四)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的执勤现状 | 第28页 |
(五)白云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基层执勤队勤务组织模式 | 第28-30页 |
二、白云边检站现行基层民警激励机制 | 第30-36页 |
(一)考核激励 | 第30-32页 |
(二)培训激励 | 第32页 |
(三)晋升激励 | 第32-33页 |
(四)薪酬激励 | 第33-34页 |
(五)奖惩激励 | 第34-36页 |
第四章 白云边检站民警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 第36-49页 |
一、问卷调查的样本分析 | 第36-40页 |
(一)问卷调查的样本基本情况 | 第36-37页 |
(二)问卷调查的基本结论 | 第37-40页 |
二、目前白云边检基层执勤民警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 第40-45页 |
(一)薪酬设置不合理 | 第40-42页 |
(二)绩效考核笼统僵化 | 第42-43页 |
(三)培训激励形同虚设 | 第43页 |
(四)民警晋升缺乏保障 | 第43-44页 |
(五)从优待警力度不足 | 第44-45页 |
三、白云边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现存问题的原因 | 第45-49页 |
(一)受法律制度制约,且激励细节不系统 | 第46-47页 |
(二)忽视民警实际需要,“以人为本”管理理念薄弱 | 第47页 |
(三)民警思想多元化发展,缺乏良好竞争环境 | 第47-49页 |
第五章 完善白云边检基层民警激励机制的对策 | 第49-58页 |
一、国家制度层面 | 第49-53页 |
(一)深化人事改革,创新激励形式 | 第49-51页 |
(二)完善绩效评估体系,推进薪酬激励创新 | 第51-52页 |
(三)加大奖惩实效性,完善民警正负激励 | 第52-53页 |
二、单位政策层面 | 第53-56页 |
(一)注重基层民警实际需求,引导民警自我激励 | 第53-54页 |
(二)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落实从优待警政策 | 第54-56页 |
三、民警自身层面 | 第56-58页 |
(一)增强自身参与度,发挥主体对象作用 | 第56-57页 |
(二)提升自身职业认同感,立足自我激励 | 第57-58页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附录 | 第62-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附件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