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设计原理、原则和管理工作论文--建筑节能设计论文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英文摘要第4-5页
1 绪论第9-23页
    1.1 研究背景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7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3.1 研究目的第17页
        1.3.2 研究意义第17-18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8-2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4.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1.4.3 技术路线第20-23页
2 研究相关的理论基础第23-31页
    2.1 绿色建筑第23-25页
        2.1.1 绿色建筑的概念第23-24页
        2.1.2 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第24页
        2.1.3 绿色建筑与其它新型建筑第24-25页
    2.2 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第25-27页
        2.2.1 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内涵第25-26页
        2.2.2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阶段划分第26-27页
    2.3 风险及风险管理理论第27-30页
        2.3.1 风险及成本风险第27-28页
        2.3.2 风险识别第28-29页
        2.3.3 风险评价第29页
        2.3.4 风险应对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1页
3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识别第31-45页
    3.1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识别的意义与原则第31-33页
        3.1.1 风险识别的意义第31页
        3.1.2 风险识别的原则第31-33页
    3.2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各个阶段成本风险识别第33-38页
        3.2.1 绿色建筑项目决策阶段成本风险识别第33-34页
        3.2.2 绿色建筑项目设计阶段成本风险识别第34-35页
        3.2.3 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阶段成本风险识别第35-37页
        3.2.4 绿色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风险识别第37-38页
        3.2.5 绿色建筑项目拆除回收阶段成本风险识别第38页
    3.3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清单及释义第38-43页
        3.3.1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清单第38-39页
        3.3.2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清单释义第39-43页
    3.4 本章小结第43-45页
4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评价第45-51页
    4.1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评价方法选择第45-47页
    4.2 评价方法的确定第47-49页
        4.2.1 熵权法确定权重第47-49页
        4.2.2 基于熵权法的TOPSIS综合评价法第49页
    4.3 本章小结第49-51页
5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研究第51-61页
    5.1 常用的风险应对策略第51页
    5.2 绿色建筑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分析第51-59页
        5.2.1 绿色建筑项目决策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分析第52-53页
        5.2.2 绿色建筑项目设计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分析第53-55页
        5.2.3 绿色建筑项目建设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分析第55-58页
        5.2.4 绿色建筑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分析第58-59页
        5.2.5 绿色建筑项目拆除回收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分析第59页
    5.3 本章小结第59-61页
6 案例分析第61-73页
    6.1 项目概况第61-62页
    6.2 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识别第62-63页
    6.3 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评价第63-68页
    6.4 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第68-72页
        6.4.1 项目决策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第69-70页
        6.4.2 项目设计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第70页
        6.4.3 项目建设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第70-71页
        6.4.4 项目运营维护阶段成本风险应对策略第71-72页
    6.5 本章小结第72-73页
7 结论与展望第73-75页
    7.1 结论第73-74页
    7.2 展望第74-75页
致谢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附录第81-84页
    A.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81-82页
    B.调查问卷第82-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山地城市滨江景观动态特征及设计对策--以重庆金海湾公园设计为例
下一篇:基于适宜性建筑节能技术的幼儿园设计研究初探--以重庆地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