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2页 |
1.1.1 中美日动漫产业发展背景 | 第9-10页 |
1.1.2 中美日动画电影理论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3 研究依据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文本分析法 | 第13页 |
1.3.2 文献研究法 | 第13-14页 |
第2章 美国动画电影故事内容构建分析 | 第14-29页 |
2.1 以民族特性为重点组建价值观念 | 第14-19页 |
2.1.1 政治观:崇尚自由与平等,弘扬美国宪法精神 | 第14-16页 |
2.1.2 社会观:强调人与人、人与万物之间相互的理解与尊重 | 第16-17页 |
2.1.3 情感观:以亲情为主旋律,讴歌纯洁的爱情 | 第17-18页 |
2.1.4 理想观:以梦想为故事核心,鼓励人们通过追逐梦想实现自我价值 | 第18-19页 |
2.2 以矛盾冲突为核心构建角色关系 | 第19-23页 |
2.2.1 角色性质的塑造 | 第19-20页 |
2.2.2 角色关系的变动 | 第20-21页 |
2.2.3 人物矛盾的设立 | 第21-23页 |
2.3 以成熟模式为基础设置故事情节 | 第23-29页 |
2.3.1 情节波折,调动有度 | 第27页 |
2.3.2 开端积极,轻快新颖 | 第27页 |
2.3.3 结尾高亢,积极圆满 | 第27-29页 |
第3章 日本动画电影故事内容构建分析 | 第29-45页 |
3.1 价值取向饱含人文关怀 | 第29-34页 |
3.1.1 关于战争的思考 | 第29-31页 |
3.1.2 关于自然的思考 | 第31-32页 |
3.1.3 关于人性的思考 | 第32-34页 |
3.2 角色设定遵循类型特征 | 第34-40页 |
3.2.1 励志类动画电影的角色关系分析 | 第35-36页 |
3.2.2 情感类动画电影的人物关系分析 | 第36-38页 |
3.2.3 轻松类动画电影的人物关系分析 | 第38-40页 |
3.3 情节设置注重感性回归 | 第40-45页 |
3.3.1 情节波动,动静结合 | 第43页 |
3.3.2 暗藏伏笔,逻辑严密 | 第43-44页 |
3.3.3 结尾感性,回归人性 | 第44-45页 |
第4章 中国动画电影故事内容构建分析 | 第45-58页 |
4.1 立足于主流价值观,价值体系欠缺深度与高度 | 第45-49页 |
4.1.1 思想根基:尊重传统,弘扬美德 | 第45-46页 |
4.1.2 表现方式:浅显易懂,直接表达 | 第46-47页 |
4.1.3 价值体系:欠缺高度,深度不足 | 第47-49页 |
4.2 角色设定正在转型,设定方式逐渐复杂化 | 第49-52页 |
4.2.1 角色类型的设定 | 第49-50页 |
4.2.2 角色关系的构成 | 第50-51页 |
4.2.3 角色矛盾的演进 | 第51-52页 |
4.3 情节设置发生转变,设置方式趋于模式化 | 第52-58页 |
4.3.1 类型不同,差异较大 | 第56页 |
4.3.2 直上直下,跨度较大 | 第56页 |
4.3.3 积极改变,形成模式 | 第56-58页 |
第5章 中国对美国、日本动画电影故事内容构建的借鉴 | 第58-67页 |
5.1 价值观的表达的间接化 | 第58-60页 |
5.1.1 以故事承载价值观 | 第58-60页 |
5.1.2 以情感增加感染力 | 第60页 |
5.2 角色塑造的复杂化 | 第60-63页 |
5.2.1 角色塑造的类型化 | 第60-61页 |
5.2.2 角色关系的多样化 | 第61-62页 |
5.2.3 角色情感的深层化 | 第62-63页 |
5.3 情节设置的模式化 | 第63-67页 |
5.3.1 探索并形成科学的情节模式 | 第63-64页 |
5.3.2 调节和平衡影片的情绪基调 | 第64-65页 |
5.3.3 注重故事情节的严谨与完整 | 第65-67页 |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在校期间科研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