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拓宽公路差异沉降理论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外公路拓宽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拓宽公路差异沉降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本文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方法及内容 | 第14-15页 |
1.3.2 本文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拓宽路基差异沉降大比尺物模试验 | 第17-31页 |
2.1 概述 | 第17页 |
2.2 物模试验资料介绍 | 第17-20页 |
2.2.1 模型试验方案 | 第17-18页 |
2.2.2 模型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2.2.3 模型施工要点 | 第19-20页 |
2.3 试验数据重新整理 | 第20-26页 |
2.3.1 物理模型试验工况 | 第20-21页 |
2.3.2 试验监测结果整理 | 第21-23页 |
2.3.3 差异沉降曲线验证 | 第23-26页 |
2.4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26-30页 |
2.4.1 沥青混凝土面层结构应变分析 | 第26-27页 |
2.4.2 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应变分析 | 第27-29页 |
2.4.3 车辆荷载作用的影响规律分析 | 第29-30页 |
2.5 本章结论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路面结构对差异沉降力学响应三维数值模拟研究 | 第31-66页 |
3.1 概述 | 第31-32页 |
3.2 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研究 | 第32-40页 |
3.2.1 三维模型的选取研究 | 第32-35页 |
3.2.2 数值模拟关键技术研究 | 第35-36页 |
3.2.3 边界条件和荷载的确定 | 第36-38页 |
3.2.4 模型参数及计算工况 | 第38-39页 |
3.2.5 数值计算监测点的选取 | 第39-40页 |
3.3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力学特性研究 | 第40-52页 |
3.3.1 路面结构层横向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40-43页 |
3.3.2 路面结构层纵向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43-46页 |
3.3.3 路面结构层剪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46-52页 |
3.4 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力学特性研究 | 第52-57页 |
3.4.1 路面结构层横向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52-54页 |
3.4.2 路面结构层纵向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54页 |
3.4.3 路面结构层剪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54-57页 |
3.5 汽车荷载的影响规律有限元分析 | 第57-60页 |
3.6 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60页 |
3.7 路面结构受力变形规律及破坏机理分析 | 第60-64页 |
3.8 本章结论 | 第64-66页 |
第四章 差异沉降下重交通荷载对路面受力影响研究 | 第66-84页 |
4.1 概述 | 第66页 |
4.2 重交通车辆的运行特征 | 第66-69页 |
4.2.1 交通车载状况观测 | 第66-68页 |
4.2.2 车辆的装载特征分析 | 第68-69页 |
4.3 力学模型及荷载建立 | 第69-72页 |
4.3.1 路面结构动力学响应模型 | 第69-70页 |
4.3.2 汽车荷载图式选取 | 第70-71页 |
4.3.3 重交通荷载拟定 | 第71-72页 |
4.4 差异沉降下重交通数值模拟研究 | 第72-74页 |
4.4.1 数值模拟方法 | 第72-73页 |
4.4.2 计算工况拟定 | 第73页 |
4.4.3 监测点的选择 | 第73-74页 |
4.5 重交通面层结构应力变化规律研究 | 第74-82页 |
4.5.1 沥青路面横向拉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75-80页 |
4.5.2 水泥路面拉应力变化规律分析 | 第80-82页 |
4.6 差异沉降下重交通路面结构破坏机理分析 | 第82-83页 |
4.7 本章结论 | 第83-84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84-87页 |
主要结论 | 第84-86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1-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