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引言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1.2.1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1.2.2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4-17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5-17页 |
1.4 创新点 | 第17-19页 |
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9-27页 |
2.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9-22页 |
2.1.1 乡村旅游 | 第19页 |
2.1.2 乡村体验旅游 | 第19-22页 |
2.2 旅游体验理论 | 第22-23页 |
2.3 旅游动机理论 | 第23-24页 |
2.4 ASEB栅格分析法 | 第24-27页 |
3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的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3.1 抚仙湖发展乡村体验旅游的条件分析 | 第27-31页 |
3.1.1 自然基础条件 | 第27-28页 |
3.1.2 交通区位 | 第28-29页 |
3.1.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9-31页 |
3.2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的形成 | 第31-33页 |
3.2.1 抚仙湖乡村旅游资源 | 第31-32页 |
3.2.2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项目构成 | 第32-33页 |
3.3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发展现状 | 第33-35页 |
3.3.1 乡村旅游发展初见成效 | 第33页 |
3.3.2 旅游产业颇具规模 | 第33-34页 |
3.3.3 旅游接待设施日益改善 | 第34-35页 |
4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的实证分析 | 第35-53页 |
4.1 抚仙湖调查问卷研究设计 | 第35-36页 |
4.1.1 问卷调查的有效性控制 | 第35-36页 |
4.2 问卷调查的数据分析 | 第36-43页 |
4.2.1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6-39页 |
4.2.2 变量的描述性分析 | 第39-43页 |
4.3 游客期望度与满意度的差异性分析 | 第43-47页 |
4.3.1 T检验分析方法概述 | 第43-44页 |
4.3.2 T检验数据分析 | 第44-47页 |
4.4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的ASEB栅格分析 | 第47-50页 |
4.4.1 抚仙湖发展乡村体验旅游的优势 | 第47-48页 |
4.4.2 抚仙湖发展乡村体验旅游的劣势 | 第48-49页 |
4.4.3 抚仙湖发展乡村体验旅游的机遇 | 第49页 |
4.4.4 抚仙湖发展乡村体验旅游的威胁 | 第49-50页 |
4.5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ASEB栅格分析的矩阵结果 | 第50-53页 |
5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制约因素分析 | 第53-57页 |
5.1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存在的问题 | 第53-54页 |
5.1.1 旅游精品产品和规模尚未成形 | 第53页 |
5.1.2 旅游活动产品季节性强,结构单一,效益不明显 | 第53页 |
5.1.3 经营管理落后,旅游产业人员素质不高 | 第53-54页 |
5.2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 | 第54-57页 |
5.2.1 政府的职能作用不够突出 | 第54-55页 |
5.2.2 片面追求利益化,对资源的过度抢夺 | 第55页 |
5.2.3 缺乏有计划、系统的旅游开发建设 | 第55-57页 |
6 抚仙湖乡村体验旅游的对策建议 | 第57-63页 |
6.1 设计有体验度的乡村旅游项目 | 第57页 |
6.2 保护乡村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 | 第57-58页 |
6.3 实施标准化管理,提高景区服务人员素质 | 第58页 |
6.4 全方位深层次构建乡村旅游体验产品 | 第58-59页 |
6.5 策划有特色的乡村旅游体验活动 | 第59-63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63-65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63页 |
7.2 展望 | 第63-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5-67页 |
致谢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