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系统与导航论文--导航论文

基于矢量跟踪的高动态载体超紧组合导航技术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目录第10-13页
图表索引第13-16页
第1章 绪论第16-32页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第16-17页
    1.2 GNSS/INS 组合导航技术研究现状第17-23页
        1.2.1 组合导航技术概述第17-20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20-22页
        1.2.3 国内研究现状第22-23页
    1.3 高动态载体导航技术研究现状第23-27页
        1.3.1 高动态载体导航技术发展第23-25页
        1.3.2 高动态载体组合导航技术国外研究现状第25-26页
        1.3.3 高动态载体组合导航技术国内研究现状第26-27页
    1.4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27-28页
    1.5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第28-32页
第2章 高动态载体组合导航初始对准技术第32-60页
    2.1 动基座初始对准技术第32-35页
        2.1.1 自主式对准第33页
        2.1.2 传递对准第33-34页
        2.1.3 组合对准第34-35页
    2.2 高动态载体传递对准技术第35-49页
        2.2.1 传递对准方案设计第35-36页
        2.2.2 传递对准误差模型第36-40页
        2.2.3 传递对准中信息延时分析与补偿第40-41页
        2.2.4 传递对准滤波器设计第41-43页
        2.2.5 传递对准仿真第43-49页
    2.3 基于可观测性分析的传递对准简化第49-59页
        2.3.1 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理论第49-52页
        2.3.2 传递对准系统可观测性分析第52-54页
        2.3.3 传递对准降维滤波器设计第54-56页
        2.3.4 简化的传递对准仿真第56-59页
    2.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3章 IMU 辅助的高动态载体 GNSS 信号捕获技术第60-88页
    3.1 IMU 辅助的 GNSS 信号捕获理论第60-70页
        3.1.1 GNSS 信号捕获第60-63页
        3.1.2 IMU 辅助的 GNSS 信号捕获原理与结构第63-66页
        3.1.3 GNSS 信号捕获性能指标第66-70页
    3.2 多普勒频率偏移估计第70-75页
        3.2.1 IMU 辅助前后多普勒频率偏移第70-73页
        3.2.2 IMU 精度对多普勒频移估计的影响第73-75页
    3.3 导航数据生成与采集第75-80页
        3.3.1 导航轨迹模拟第76-77页
        3.3.2 GNSS 信号生成与采集第77-79页
        3.3.3 IMU 数据生成第79-80页
    3.4 不同精度 IMU 辅助的 GNSS 信号捕获实验验证第80-87页
        3.4.1 不同精度 IMU 估计多普勒频移实验第80-83页
        3.4.2 不同精度 IMU 辅助前后捕获时间对比第83-85页
        3.4.3 不同精度 IMU 辅助前后捕获能力对比第85-87页
    3.5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4章 超紧组合矢量跟踪技术第88-124页
    4.1 GNSS/INS 超紧组合导航原理和类型第88-95页
        4.1.1 矢量跟踪技术第88-90页
        4.1.2 超紧组合导航系统原理第90-91页
        4.1.3 超紧组合的几种类型第91-95页
    4.2 超紧组合对 GNSS 信号跟踪性能的提升第95-105页
        4.2.1 接收机跟踪环路误差第95-99页
        4.2.2 超紧组合跟踪环路误差第99页
        4.2.3 普通接收机与超紧组合导航系统的跟踪性能比较第99-104页
        4.2.4 IMU 精度对跟踪性能的影响第104-105页
    4.3 GNSS/INS 超紧组合导航系统设计与实现第105-122页
        4.3.1 超紧组合导航系统方案第106-107页
        4.3.2 导航滤波器设计第107-113页
        4.3.3 软件超紧组合导航系统实现与仿真第113-122页
    4.4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第5章 超紧组合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技术第124-144页
    5.1 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理论第124-130页
        5.1.1 接收机自主完好性监测第124-127页
        5.1.2 组合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第127-130页
    5.2 超紧组合导航系统完好性监测第130-136页
        5.2.1 完好性监测设计方案第130-132页
        5.2.2 故障检测算法第132-133页
        5.2.3 完好性监测仿真实验第133-136页
    5.3 超紧组合导航系统误差辨识第136-143页
        5.3.1 四类单差第136-139页
        5.3.2 差分辅助超紧组合导航系统误差辨识第139-143页
    5.4 本章小结第143-144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144-148页
    6.1 主要工作总结第144-146页
    6.2 后续研究展望第146-148页
缩略语表第148-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62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第162-1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申请的专利第163-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64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国际交流第164-166页
致谢第166-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韩城传统县域人居环境营造研究
下一篇: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效果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