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小学奖惩教育的现状调查与改进策略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页
绪论第7-14页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8页
        (一) 研究背景第7页
        (二)研究意义第7-8页
    二、文献综述第8-12页
        (一) 关于奖励教育的研究第8-9页
        (二) 关于惩罚教育的研究第9-11页
        (三) 关于小学奖惩教育的研究第11-12页
        (四) 文献述评第12页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2-13页
        (一) 研究思路第12页
        (二) 研究方法第12-13页
    四、创新之处第13-14页
第二章 小学奖惩教育的理论思考第14-17页
    一、核心概念界定第14-15页
        (一) 奖励第14页
        (二) 惩罚第14-15页
        (三) 奖惩教育第15页
    二、奖惩教育的理论基础第15-17页
        (一) 班杜拉的“强化理论”第15页
        (二) 洛克的“奖惩教育理论”第15-16页
        (三) 卢梭的“自然惩罚理论”第16-17页
第三章 小学奖惩教育的现状调查一以扬州市M小学为例第17-31页
    一、调查设计第17页
        (一) 研究对象第17页
        (二) 问卷及访谈提纲设计第17页
    二、奖惩的形式第17-20页
        (一) 奖励的形式第17-19页
        (二) 惩罚的形式第19-20页
    三、小学奖惩教育的程度第20-22页
        (一) 教师对奖励程度的认识第21页
        (二) 教师对惩罚程度的认识第21-22页
    四、小学奖惩教育的依据第22-26页
        (一) 教师对奖励依据的认识第22-23页
        (二) 教师对惩罚依据的认识第23-24页
        (三) 学生对奖励依据的认识第24-25页
        (四) 学生对惩罚依据的认识第25-26页
    五、小学奖惩教育的频率第26-28页
        (一) 不同年级学生接受奖励的频率第26页
        (二) 不同年级学生接受惩罚的频率第26-27页
        (三) 不同职务学生接受奖励的频率第27-28页
        (四) 不同职务学生接受惩罚的频率第28页
    六、小学奖惩教育的效果第28-31页
        (一) 学生对奖励教育的基本态度第28页
        (二) 学生对惩罚教育的基本态度第28-29页
        (三) 学生对奖励教育的满意度第29页
        (四) 学生对惩罚教育的满意度第29-30页
        (五) 奖励教育的效果持久度第30页
        (六) 惩罚教育的效果持久度第30-31页
第四章 小学奖惩教育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31-38页
    一、小学奖惩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第31-33页
        (一) 奖惩缺乏公平第31-32页
        (二) 教师过度依赖奖惩手段第32页
        (三) 奖惩的依据不太客观第32-33页
        (四) 奖惩的形式不够灵活第33页
    二、小学奖惩教育现状的原因分析第33-38页
        (一) 教师传统奖惩观念的影响第33-34页
        (二) 奖惩制度的确立不民主科学第34-35页
        (三) 教师对奖惩手段的认识不足第35-36页
        (四) 教师的期望与学生间的差异第36-38页
第五章 小学奖惩教育的对策研究第38-42页
    一、奖惩要循序渐进第38-39页
        (一) 奖惩要注重学生心理变化第38页
        (二) 奖惩要发挥集体的舆论作用第38-39页
    二、奖惩要注意形式第39-40页
        (一) 奖励为主,惩罚为辅第39页
        (二) 奖惩要以尊重儿童为前提第39-40页
    三、奖惩要及早适时第40页
        (一) 奖惩要把握时机第40页
        (二) 奖惩要简洁坚定第40页
    四、奖惩要公平有度第40-41页
        (一) 奖惩应当始终指向学生的行为第40-41页
        (二) 奖惩不分对象第41页
    五、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第41-42页
        (一) 教师要打破“晕轮效应”第41-42页
        (二) 教师要学习教学管理经验第42页
结论第42-4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43-45页
附录第45-49页
致谢第4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49-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人教版、苏教版、上海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小数的认识比较研究
下一篇:小学外来务工子女师生关系、学业情绪与学业成绩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