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 第9-10页 |
1.2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现状 | 第11-12页 |
1.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思路 | 第12-13页 |
1.4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2.西方古代科学技术与工程的关系 | 第15-23页 |
2.1 从科学技术史看西方古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 | 第15-16页 |
2.2 柏拉图关于“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思想 | 第16-17页 |
2.3 亚里士多德关于“理论”、“实践”、“制作”的三分思想 | 第17-18页 |
2.4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与其关于制作的思想 | 第18-20页 |
2.5 中世纪经院哲学关于科学与工程技术的关系 | 第20-23页 |
3.培根在《新工具》中对形而上学的批判 | 第23-33页 |
3.1 培根生活时代科学、技术、工程的发展状况 | 第23-24页 |
3.2 培根对人类认知假象的揭露 | 第24-28页 |
3.3 培根对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工具论”的批判 | 第28-30页 |
3.4 培根对经院哲学——神学的批判 | 第30-33页 |
4.培根关于科学及其工程技术关系的思想 | 第33-43页 |
4.1 经验主义的认识论与归纳主义的方法论 | 第33-34页 |
4.2 培根的科学知识观 | 第34-36页 |
4.3“知识就是力量”命题的解析 | 第36-38页 |
4.4 科学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实践的关系 | 第38-40页 |
4.5 近代“科学化”工程技术思维方式的建立 | 第40-43页 |
5.培根关于科学与工程技术关系思想的启示与反思 | 第43-49页 |
5.1“知识就是力量”的现实影响 | 第43-44页 |
5.2“知识就是力量”的理论价值 | 第44-45页 |
5.3“科学化”工程技术观的“唯科学”主义倾向 | 第45-46页 |
5.4 科学与人文在工程技术中的融合 | 第46-49页 |
6.结论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