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与不可为:第一电影符号学理论辨析
CONTENTS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第一章 第一电影符号学的主要理论 | 第15-39页 |
第一节 引发第一电影符号学的三对概念 | 第15-17页 |
第二节 麦茨的主要理论 | 第17-26页 |
一. 电影的符号学特性 | 第17-22页 |
二. 叙事段组合理论 | 第22-26页 |
第三节 帕索里尼的主要理论 | 第26-30页 |
第四节 艾柯的主要理论 | 第30-39页 |
一. 图像的社会文化性 | 第30-32页 |
二. 电影影像的十大代码 | 第32-36页 |
三. 电影符码的三层分节 | 第36-39页 |
第二章 第一电影符号学的缺陷与价值 | 第39-60页 |
第一节 麦茨:叙事规则的确立与漏洞 | 第39-44页 |
第二节 帕索里尼:诗化电影及其误区 | 第44-47页 |
第三节 艾柯:三层分节的质疑及应用 | 第47-50页 |
第四节 电影《教父》的叙事解析和符码解析 | 第50-60页 |
一. 《教父》的叙事组合段分析 | 第50-57页 |
二. 《教父》的符码解析 | 第57-60页 |
第三章 局部性的电影符号系统:类型电影与作者电影 | 第60-77页 |
第一节 类型电影的符号系统 | 第61-65页 |
一. 类型电影概况 | 第61-62页 |
二. 类型电影符号系统解析——以西部片为例 | 第62-65页 |
第二节 作者电影符号系统 | 第65-77页 |
一. 作者电影概况 | 第65-67页 |
二. 作者电影符号系统解析一—以王家卫电影为例 | 第67-77页 |
结语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附录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