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8页 |
1.1 概述 | 第10-21页 |
1.1.1 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的发展概况 | 第10-14页 |
1.1.2 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构造特点和结构特点 | 第14-17页 |
1.1.3 桥梁震害及其原因 | 第17-21页 |
1.2 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动力性能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4页 |
1.2.1 目前国内外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21-23页 |
1.2.2 主要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1.3 依托工程 | 第24-27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第2章 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28-49页 |
2.1 概述 | 第28页 |
2.2 结构动力学初步概念 | 第28-31页 |
2.3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2.3.1 理论解析法 | 第31-32页 |
2.3.2 有限元数值分析法 | 第32-33页 |
2.4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33-39页 |
2.4.1 结构构件模拟 | 第33-35页 |
2.4.2 材料 | 第35-36页 |
2.4.3 支座和基础的模拟 | 第36-39页 |
2.5 动力特性分析结果及对比研究 | 第39-47页 |
2.5.1 全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39-42页 |
2.5.2 主梁局部模型动力特性对比分析 | 第42-43页 |
2.5.3 波形钢腹板箱梁与普通混凝土腹板箱梁动力特性对比分析 | 第43-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3章 波形钢腹板连续箱梁桥地震响应分析 | 第49-68页 |
3.1 概述 | 第49-55页 |
3.1.1 反应谱法 | 第49-53页 |
3.1.2 时程分析法 | 第53-55页 |
3.2 结构反应谱法计算分析 | 第55-59页 |
3.2.1 地震动的输入 | 第55-57页 |
3.2.2 建立结构动力计算模型 | 第57-58页 |
3.2.3 反应谱分析主要结果 | 第58-59页 |
3.3 结构时程分析法计算分析 | 第59-66页 |
3.3.1 地震动加速度时程 | 第59-62页 |
3.3.2 建立结构动力计算模型 | 第62页 |
3.3.3 时程分析主要结果 | 第62-6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第4章 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减隔震设计与非减隔震设计的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 第68-93页 |
4.1 概述 | 第68页 |
4.2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68-70页 |
4.3 结构减隔震设计前后动力特性对比分析 | 第70-71页 |
4.4 结构减隔震设计前后时程分析结果的对比研究 | 第71-83页 |
4.4.1 顺桥向地震响应分析结果 | 第71-74页 |
4.4.2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结果 | 第74-76页 |
4.4.3 竖桥向地震响应分析结果 | 第76-77页 |
4.4.4 主梁地震响应分析结果 | 第77-81页 |
4.4.5 隔震支座地震响应分析结果 | 第81-83页 |
4.5 减隔震设计桥梁结构单向和双向地震反应对比分析 | 第83-86页 |
4.5.1 固定墩墩底内力对比分析 | 第84页 |
4.5.2 隔震支座受力性能对比分析 | 第84-86页 |
4.6 竖向地震动对结构减隔震支座受力性能的影响 | 第86-87页 |
4.7 摩擦系数对结构减隔震设计影响的参数分析 | 第87-88页 |
4.8 各国桥梁减隔震设计规范的对比与启示 | 第88-91页 |
4.8.1 桥梁抗震设计的设防标准和设计思想 | 第89-90页 |
4.8.2 各国规范减隔震机理比较与启示 | 第90-91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91-93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结论 | 第93-94页 |
展望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