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一章 概述 | 第12-18页 |
1.1 项目简介 | 第12页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概述 | 第12-15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2.2 国内外研究发展状况 | 第13-15页 |
1.3 设计目的、意义与创新点 | 第15-16页 |
1.3.1 设计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1.3.2 设计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1.4 设计课题的范围和方法 | 第16-17页 |
1.4.1 主要设计内容 | 第16页 |
1.4.2 主要设计方法 | 第16-17页 |
1.5 设计时间安排与工作流程 | 第17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大理白族地域文化的相关理论研究 | 第18-30页 |
2.1 大理地区概况 | 第18-19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1.2 气候条件 | 第18页 |
2.1.3 土壤条件 | 第18页 |
2.1.4 建材资源 | 第18-19页 |
2.2 大理白族民居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 第19-29页 |
2.2.1 白族民居的特点 | 第19-24页 |
2.2.2 大理喜洲古镇 | 第24-28页 |
2.2.2.1 喜洲古镇的文化历史发展 | 第25-26页 |
2.2.2.2 喜洲古镇整体空间与形态 | 第26-27页 |
2.2.2.3 “正方位”放射状街巷空间格局 | 第27页 |
2.2.2.4 喜洲村传统白族民居村落的广义进化机制 | 第27-28页 |
2.2.3 白族民居的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精品客栈及其设计 | 第30-40页 |
3.1 精品酒店的定义与由来 | 第30-31页 |
3.2 精品酒店的特点 | 第31-34页 |
3.2.1 规模较小有着广阔的盈利空间 | 第31-32页 |
3.2.2 地域区位优越 | 第32页 |
3.2.3 体现“家”的舒适,提供个性化服务 | 第32-33页 |
3.2.4 体现历史感和地域特性 | 第33页 |
3.2.5 设计风格追求时尚与个性 | 第33-34页 |
3.3 精品客栈的定义 | 第34-35页 |
3.4 精品客栈的特点与设计手法 | 第35-37页 |
3.4.1 以体验为前提 | 第35页 |
3.4.2 以设计为重点 | 第35-36页 |
3.4.3 精品客栈(精品酒店)的空间设计特性与手法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40页 |
第四章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精品客栈设计与发展趋势 | 第40-48页 |
4.1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精品客栈发展现状 | 第40页 |
4.2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精品客栈设计手法 | 第40-46页 |
4.2.1 空间布局 | 第40-41页 |
4.2.2 材料应用 | 第41-43页 |
4.2.3 陈设装饰 | 第43-44页 |
4.2.4 色彩布置 | 第44-45页 |
4.2.5 图案构成 | 第45-4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大理喜洲杨家登精品客栈设计 | 第48-70页 |
5.1 方案设计前期准备及调研 | 第48-49页 |
5.1.1 旧民居建筑的保护与修缮手法 | 第48页 |
5.1.2 测绘调研 | 第48页 |
5.1.3 环境分析 | 第48-49页 |
5.2 方案设计主题的确定与元素的提取运用 | 第49-50页 |
5.2.1 少就是多的设计原则 | 第49页 |
5.2.2 设计主题与元素 | 第49-50页 |
5.3 主要设计方法 | 第50-51页 |
5.3.1 以繁化简,突出主要元素 | 第50页 |
5.3.2 氛围烘托,展现空间魅力 | 第50页 |
5.3.3 以“新”衬“旧”,体现文化精髓 | 第50-51页 |
5.4 空间环境的深入设计 | 第51-68页 |
5.4.1 建筑的体量与造型 | 第51-54页 |
5.4.2 功能分区与交通流线 | 第54-58页 |
5.4.3 入口空间 | 第58-60页 |
5.4.4 大堂空间 | 第60-61页 |
5.4.5 客房空间 | 第61-64页 |
5.4.6 娱乐休闲空间 | 第64-66页 |
5.4.7 庭院景观 | 第66-6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70-72页 |
6.1 大理喜洲杨家登精品客栈设计总结 | 第70页 |
6.2 大理喜洲杨家登精品客栈设计体会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
附录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