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8-10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15页 |
1.3.1 国内外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1.3.2 我国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的研究概况 | 第12-14页 |
1.3.3 我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于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的研究概况 | 第14-15页 |
1.4 本研究拟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4.1 拟解决的问题 | 第15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课题的理论综述 | 第17-27页 |
2.1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 第17-22页 |
2.1.1 翻转课堂概念的界定 | 第17页 |
2.1.2 .国外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模式 | 第17-19页 |
2.1.3 国内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模式 | 第19-22页 |
2.2 中学物理复习课概述 | 第22-25页 |
2.2.1 物理复习课定义 | 第22页 |
2.2.2 复习课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 第22页 |
2.2.3 中学物理复习课种类及其特点 | 第22-24页 |
2.2.4 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现状 | 第24-25页 |
2.3 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5-27页 |
2.3.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5-26页 |
2.3.2 掌握学习理论 | 第26页 |
2.3.3 最近发展区理论 | 第26-27页 |
3 翻转式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建构 | 第27-38页 |
3.1 翻转式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建构原则 | 第27-28页 |
3.1.1 可行性原则 | 第27页 |
3.1.2 易操作原则 | 第27页 |
3.1.3 灵活性原则 | 第27-28页 |
3.1.4 突出主体性原则 | 第28页 |
3.2 翻转式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构成 | 第28-31页 |
3.2.1 课前阶段三环节 | 第28-30页 |
3.2.2 课上阶段三环节 | 第30-31页 |
3.3 翻转式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 第31-32页 |
3.4 翻转式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32-35页 |
3.4.1 教师与家长相合作策略 | 第32-33页 |
3.4.2 建立生生共同体策略 | 第33-35页 |
3.4.3 “学生亦先生”策略 | 第35页 |
3.5 应用翻转式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模式的注意事项 | 第35-38页 |
3.5.1 应用于物理概念复习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 第35-36页 |
3.5.2 应用于物理规律复习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 第36页 |
3.5.3 应用于物理实验复习课教学的注意事项 | 第36-38页 |
4 翻转式中学物理复习课的教学设计实例 | 第38-58页 |
4.1 物理概念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电场强度为例 | 第38-44页 |
4.1.1 课前阶段三环节 | 第38-44页 |
4.1.2 课上阶段三环节 | 第44页 |
4.2 物理规律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动量守恒定律为例 | 第44-50页 |
4.2.1 课前阶段三环节 | 第44-50页 |
4.2.2 课上阶段三环节 | 第50页 |
4.3 物理实验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为例 | 第50-58页 |
4.3.1 .课前阶段三环节 | 第50-57页 |
4.3.2 课上阶段三环节 | 第57-58页 |
5 课题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5.1 总结 | 第58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附录 A 中学物理复习课教学现状访谈问题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