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曲线桥梁结构的震害 | 第9-11页 |
1.3 曲线桥梁震害的启示 | 第11-12页 |
1.4 隔震桥梁在国内外的应用 | 第12-14页 |
1.4.1 隔震技术在国外的应用 | 第12-13页 |
1.4.2 国内桥梁减隔震技术的发展 | 第13-14页 |
1.5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抗震分析及减隔震原理 | 第15-24页 |
2.1 抗震分析理论 | 第15-21页 |
2.1.1 静力法 | 第15页 |
2.1.2 反应谱分析 | 第15-18页 |
2.1.3 时程分析法 | 第18-21页 |
2.2 减隔震技术的机理 | 第21-23页 |
2.3 桥梁减隔震装置 | 第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曲线梁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24-39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4-25页 |
3.2 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5-30页 |
3.2.1 上部结构的模拟 | 第25-26页 |
3.2.2 支座的模拟 | 第26-28页 |
3.2.3 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模拟 | 第28-30页 |
3.3 结构动力分析方法 | 第30-32页 |
3.4 考虑桩-土作用与否的动力特性分析 | 第32-37页 |
3.4.1 模型介绍 | 第32-33页 |
3.4.2 动力特性比较 | 第33-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曲线梁桥反应谱分析 | 第39-54页 |
4.1 设计加速度反应谱 | 第39-41页 |
4.2 地震反应谱最不利输入方向的确定 | 第41-48页 |
4.3 最不利激励响应与规范值比较 | 第48-50页 |
4.4 最不利激励响应与整体坐标系输入响应比较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五章 曲线梁桥减隔震设施的时程响应分析 | 第54-74页 |
5.1 时程地震波的输入 | 第54-55页 |
5.1.1 地震波的选取 | 第54页 |
5.1.2 地震波的调整 | 第54-55页 |
5.2 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效果分析 | 第55-57页 |
5.2.1 铅芯橡胶支座的模拟 | 第55-56页 |
5.2.2 铅芯橡胶支座的隔震效果分析 | 第56-57页 |
5.3 高阻尼橡胶支座隔震效果分析 | 第57-60页 |
5.3.1 高阻尼橡胶支座的模拟 | 第57-59页 |
5.3.2 高阻尼橡胶支座的隔震效果分析 | 第59-60页 |
5.4 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隔震效果对比分析 | 第60-65页 |
5.5 不同剪切模量隔震效果对比分析 | 第65-67页 |
5.6 抗震挡块隔震分析 | 第67-72页 |
5.6.1 挡块模型 | 第67-68页 |
5.6.2 挡块隔震效果分析 | 第68-7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致谢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