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目录 | 第9-12页 |
图录 | 第12-14页 |
表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8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复杂系统理论 | 第16-19页 |
1.2.1 复杂系统发展概述 | 第16-17页 |
1.2.2 人-机-环复杂系统的特点 | 第17页 |
1.2.3 复杂人-机-环建模技术难点 | 第17-19页 |
1.3 飞行员建模综述 | 第19-27页 |
1.3.1 人的生理建模 | 第20-21页 |
1.3.2 准线性模型 | 第21-22页 |
1.3.3 Hess 结构化模型 | 第22页 |
1.3.4 基于神经网络的飞行员模型 | 第22-23页 |
1.3.5 Hosman 描述模型 | 第23-24页 |
1.3.6 最优控制模型 | 第24-25页 |
1.3.7 基于任务网络和认知构架的飞行员模型 | 第25-27页 |
1.4 论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飞机模型建模 | 第28-43页 |
2.1 飞行员与自动化的关系 | 第28页 |
2.2 刚体飞机运动假设 | 第28-29页 |
2.3 飞机空间运动的表示 | 第29-32页 |
2.3.1 飞机运动坐标系和运动参数 | 第29页 |
2.3.2 飞机运动的控制量和被控量 | 第29-30页 |
2.3.3 飞机六自由度运动方程 | 第30-31页 |
2.3.4 飞机空气动力学计算 | 第31-32页 |
2.4 飞机六自由度运动方程的简化 | 第32-36页 |
2.4.1 飞机运动方程的解耦 | 第32页 |
2.4.2 飞机运动数学模型的配平 | 第32-35页 |
2.4.3 飞机运动数学模型的线性化 | 第35-36页 |
2.5 飞机控制系统设计 | 第36-42页 |
2.5.1 俯仰姿态保持/控制模态控制器 | 第36-37页 |
2.5.2 高度保持/控制模态控制器 | 第37-38页 |
2.5.3 速度保持/控制模态控制器 | 第38-39页 |
2.5.4 倾斜姿态保持/控制模态控制器 | 第39-40页 |
2.5.5 航向保持/控制模态控制器 | 第40-41页 |
2.5.6 侧向偏离保持/控制模态控制器 | 第41-4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三章 飞行员建模 | 第43-54页 |
3.1 飞行员模型构建概述 | 第43-44页 |
3.2 人为因素选取 | 第44-45页 |
3.3 感知模块 | 第45-46页 |
3.4 决策模块 | 第46-47页 |
3.5 控制模块 | 第47-49页 |
3.6 飞行员在环仿真模型的实现 | 第49-53页 |
3.6.1 人-机-环仿真系统开发平台 | 第49-50页 |
3.6.2 人-机-环仿真系统实验流程 | 第50-53页 |
3.6.2.1 飞行场景开发 | 第50-51页 |
3.6.2.2 仿真参数初始化配置 | 第51页 |
3.6.2.3 仿真数据产生 | 第51-52页 |
3.6.2.4 仿真数据存储 | 第52-5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人为因素不确定性对飞行安全的影响 | 第54-61页 |
4.1 飞行场景 | 第54-55页 |
4.2 人为因素设置 | 第55-56页 |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6-6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五章 基于飞行绩效边界识别的人为因素量化 | 第61-73页 |
5.1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模型 | 第61-65页 |
5.1.1 支持向量机模型 | 第61-64页 |
5.1.2 基于粒子群优化算法的支持向量机参数选择(PSO-SVM) | 第64-65页 |
5.2 飞行场景 | 第65-66页 |
5.3 飞行绩效定义 | 第66页 |
5.4 人为因素设置 | 第66-68页 |
5.5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68-72页 |
5.5.1 敏感性分析 | 第68-69页 |
5.5.2 仿真结果分析 | 第69-72页 |
5.6 实验验证 | 第72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73-74页 |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