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页 |
| 引言 | 第6-8页 |
| (一) 选题依据 | 第6页 |
| (二) 选题意义及价值 | 第6-7页 |
| (三) 先行研究成果综述 | 第7-8页 |
| (四) 研究方法 | 第8页 |
| 一、 孔子的音乐美学观 | 第8-14页 |
| (一) “尽善尽美”,美善合一 | 第8-10页 |
| (二) “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 第10-11页 |
| (三)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 第11-14页 |
| 1.“兴于诗” | 第12-13页 |
| 2.“成于乐” | 第13-14页 |
| 二、 孔子音乐美学观的思想内涵和理论基础 | 第14-19页 |
| (一) 寓仁于乐 | 第14-17页 |
| (二) 文质合一 | 第17-18页 |
| (三) 中庸哲学思想 | 第18-19页 |
| 三、 孔子音乐美学观对当代人格建构的作用 | 第19-27页 |
| (一) 所谓“人格” | 第19-21页 |
| 1.国外对“人格”的界定 | 第19-20页 |
| 2.国内对“人格”的阐释 | 第20页 |
| 3.本文对“人格”的研究角度 | 第20-21页 |
| (二) 当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的现象及其产生的原因 | 第21-24页 |
| 1.当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的现象 | 第21-22页 |
| 2.当代人的道德滑坡、人格缺陷产生的原因 | 第22-24页 |
| (三) 孔子音乐美学观对人格建构的启示和作用 | 第24-27页 |
| 1.美善合一、内外兼修,以乐育德 | 第24-25页 |
| 2.做人须中正平和,有理智、有克制 | 第25-26页 |
| 3.发挥音乐社会功能,树立正确审美标准 | 第26-27页 |
| 结语 | 第27-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2页 |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第32-33页 |
| 致谢 | 第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