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钢轨论文

基于车辆动态响应的高速铁路钢轨波磨仿真与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5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5-18页
第2章 钢轨波磨及轮轨关系分析方法第18-29页
    2.1 波磨的分类第18-19页
    2.2 波磨对车辆动力学的影响第19-20页
    2.3 赫兹接触第20-25页
        2.3.1 通用描述第20-22页
        2.3.2 半径A/B、b/a之间的关系第22页
        2.3.3 半轴的计算第22-23页
        2.3.4 凸面、凹面和半径的符号第23页
        2.3.5 其他特殊情况:二维接触第23页
        2.3.6 接触应力第23-25页
    2.4 研究真实车轮踏面第25-26页
        2.4.1 等效锥度第25-26页
        2.4.2 可变锥度第26页
        2.4.3 外形测量:角度参考的重要性第26页
    2.5 重力刚度第26-27页
    2.6 卡科尔系数c_(ij)第27-29页
第3章 钢轨波磨实际检测第29-38页
    3.1 高速综合检测列车第29-30页
    3.2 轴箱加速度检测系统第30页
    3.3 高铁实测加速度数据分析第30-35页
        3.3.1 下行线路分析第31-33页
        3.3.2 上行线路分析第33-35页
    3.4 钢轨垂向不平顺检测结果第35-38页
第4章 模态分析与模型验证第38-61页
    4.1 模态分析理论第38-39页
    4.2 轮对与钢轨模态计算模型第39-40页
        4.2.1 轮对有限元计算模型第39页
        4.2.2 轨道有限元计算模型第39-40页
    4.3 模态计算结果第40-46页
        4.3.1 轮对模态计算结果第40-42页
        4.3.2 轨道模态计算结果第42-46页
    4.4 有限元计算格式第46-47页
    4.5 三维轮轨滚动瞬态接触模型第47-51页
        4.5.1 有限元计算模型与边界条件第47-50页
        4.5.2 基于ABAQUS/Explicit的有限元计算过程第50-51页
    4.6 计算结果与分析第51-61页
        4.6.1 轮轨接触力第51-53页
        4.6.2 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时域分析第53-54页
        4.6.3 轴箱垂向振动加速度频域分析第54-59页
        4.6.4 Mises应力分析第59-61页
第5章 不同参数对车辆过波磨时动态响应的影响第61-74页
    5.1 轮对平衡的明确表达式第61-63页
        5.1.1 轮对平衡方程第61-62页
        5.1.2 力的分解第62页
        5.1.3 适应数值计算第62页
        5.1.4 平衡方程第62-63页
    5.2 实际计算模型第63页
    5.3 摩擦系数产生的影响第63-67页
    5.4 运行速度产生的影响第67-73页
        5.4.1 轮轨力对比第67页
        5.4.2 Mises应力对比第67-69页
        5.4.3 应变对比第69-70页
        5.4.4 轴箱振动加速度对比第70-73页
    5.5 延缓波磨恶化的措施第73-74页
结论与展望第74-77页
    结论第74-75页
    展望第75-77页
参考文献第77-81页
致谢第81-82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与参与的项目第82-83页
    发表的论文第82页
    参与的项目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地铁区间正穿地铁车站、顺穿桥梁方案优化研究
下一篇:基于重载交通条件的排水沥青混合料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