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1-19页 |
(一)研究的缘起与意义 | 第11-12页 |
1、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2、现实意义 | 第12页 |
(二)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3、研究现状评析 | 第16-17页 |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研究方法 | 第17页 |
2、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17-18页 |
(四)难点和创新点 | 第18-19页 |
1、难点 | 第18页 |
2、创新点 | 第18-19页 |
一、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 | 第19-33页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现实背景 | 第19-26页 |
1、国际层面 | 第19-23页 |
2、国内层面 | 第23-26页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提出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1、马克思的社会共同体理论 | 第26页 |
2、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 | 第26-29页 |
3、人类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 | 第29-30页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形成 | 第30-33页 |
1、理念的萌芽与发展 | 第30-31页 |
2、理念的提出与完善 | 第31-33页 |
二、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体系构成 | 第33-41页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内涵 | 第33-35页 |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旨在构建公正的国际权力观 | 第33页 |
2、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大力提倡合作共赢的发展观 | 第33-34页 |
3、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积极倡导包容互鉴的文明观 | 第34页 |
4、人力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构筑共同协作的安全观 | 第34-35页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基本目标 | 第35-36页 |
1、携手同心,打造普遍安全的世界 | 第35-36页 |
2、同舟共济,建设共同繁荣的世界 | 第36页 |
3、多元共生,呈现美美与共的世界 | 第36页 |
4、绿色低碳,描绘清洁美丽的世界 | 第36页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建构原则 | 第36-39页 |
1、平等对话原则 | 第37-38页 |
2、聚同化异原则 | 第38-39页 |
3、合作共赢原则 | 第39页 |
4、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第39页 |
(四)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建构路径 | 第39-41页 |
三、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41-48页 |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马克思共同体思想的批判性继承和创新 | 第41页 |
1、拓展了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理论 | 第41页 |
2、继承创新了马克思“世界新秩序”的学说 | 第41页 |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 第41-43页 |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新中国外交成功经验的科学总结和理论升华 | 第43-45页 |
1、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中国外交理论体系增添了新层面 | 第43页 |
2、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伟大实践确立了中国的国际新定位 | 第43-45页 |
(四)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变革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 第45-48页 |
1、创新和丰富全球治理理念 | 第45页 |
2、提供越来越多打着中国烙印的公共产品 | 第45-46页 |
3、打造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发展中国家合作关系网 | 第46页 |
4、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 | 第46页 |
5、积极构建全球公平正义新秩序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