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中国革命和建设问题论文

当代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6页
    第一节 研究缘由第10-11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二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第三节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3-14页
        一 研究目的第13页
        二 研究意义第13-14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4-15页
        一 研究思路第14页
        二 研究方法第14-15页
    第五节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和不足第15-16页
        一 研究重点第15页
        二 研究难点第15页
        三 研究创新点第15页
        四 研究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二章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内涵及意义第16-21页
    第一节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内涵第16-18页
        一 认同的含义第16-17页
        二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内涵第17-18页
    第二节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认同的意义第18-21页
        一 有利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第19页
        二 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第19-20页
        三 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第20-21页
第三章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现状调查分析第21-35页
    第一节 调查问卷的设计及实施第21-22页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第21页
        二 调查问卷的样本情况第21-22页
    第二节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现状描述第22-32页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现状第22-29页
        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现状比较分析第29-32页
    第三节 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存在的问题第32-35页
        一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知不全第32-33页
        二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情感不稳定第33页
        三 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知行不一第33页
        四 大学生理想信念不坚定第33-35页
第四章 影响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的主要因素第35-48页
    第一节 客观因素第35-43页
        一 西方价值观的冲击第35-37页
        二 网络言论的歪曲第37-38页
        三 社会转型的负面因素第38-41页
        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第41-43页
    第二节 主观因素第43-48页
        一 大学生相关理论素养不足第43-44页
        二 大学生学习理论主动性不强但目的性明显第44-46页
        三 大学生心理不成熟第46-47页
        四 大学生受朋辈群体影响大,具有高度同质性第47-48页
第五章 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认同教育路径分析第48-63页
    第一节 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第49-55页
        一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49-52页
        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第52-55页
    第二节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第55-57页
        一 充分发挥党团组织优势,重视学生社团作用第55-56页
        二 建设富有吸引力的校园文化第56-57页
        三 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第57页
    第三节 抢占网络高地,发挥大众传媒作用第57-61页
        一 充分发挥网络对大学生理论教育的作用第58-59页
        二 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第59-60页
        三 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提供制度保障第60-61页
    第四节 重视社会环境的保障作用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一 著作类第63-64页
    二 论文类第64-65页
    三 网址类第65-66页
附录第66-76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6-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数字公民视角下社区精细化治理研究--以郑州S社区为例
下一篇: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