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城市“中青年群体”的赡养意愿与赡养能力研究--基于河南省Z市的调查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一、绪论第10-22页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0-11页
        1、研究背景第10-11页
        2、研究意义第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6页
        1、国外文献综述第11-12页
        2、国内文献综述第12-16页
    (三)理论基础第16-17页
        1、社会交换论第16页
        2、伦理转型的“上位优先”与“下位优先”模式第16-17页
    (四)概念界定第17-18页
        1、“中青年群体”第17页
        2、赡养意愿第17-18页
        3、赡养能力第18页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8-20页
        1、研究思路第18-19页
        2、研究假设第19页
        3、研究方法第19-20页
    (六)研究的创新点第20-21页
        1、提出了赡养意愿与赡养能力的测量指标体系第20-21页
        2、提出了基于意愿和能力的赡养困境分析框架第21页
        3、提出了意愿与能力相协调的赡养政策第21页
    (七)研究的不足之处第21-22页
二、Z市中青年群体的赡养意愿分析第22-39页
    (一)样本概况第22-24页
        1、被调查对象的个人情况第22-23页
        2、被调查对象的家庭情况第23-24页
        3、被调查对象的户口及职业情况第24页
    (二)赡养意愿的调查结果第24-28页
        1、同住意愿第24-25页
        2、养老方式的选择第25-26页
        3、赡养责任认知第26-27页
        4、赡养投入态度第27-28页
    (三)赡养意愿的强度测量第28-30页
    (四)赡养意愿强度的相关因素分析第30-39页
三、Z市中青年群体的赡养能力分析第39-56页
    (一)赡养能力的调查结果第39-45页
        1、经济条件第39-40页
        2、时间条件第40-42页
        3、照料难度第42-43页
        4、交往密度第43-45页
    (二)赡养能力的强度测量第45-47页
    (三)赡养能力强度的相关因素分析第47-56页
四、赡养意愿与赡养能力的交互分析第56-63页
    (一)“赡养意愿——赡养能力”的二元分析框架第56-57页
    (二)基于意愿与能力的赡养困境分析视角第57-63页
        1、意愿弱能力强第57-58页
        2、意愿强能力强第58页
        3、意愿弱能力弱第58-60页
        4、意愿强能力弱第60-63页
五、意愿与能力相协调的老年人赡养政策第63-67页
    (一)教育为主,法律为辅——意愿弱能力强第63-64页
    (二)奖励和宣传政策——意愿强能力强第64页
    (三)完善社会保障——意愿弱能力弱第64页
    (四)促进能力建设——意愿强能力弱第64-67页
参考文献第67-70页
附录A:城市“中青年人口”赡养状况调查问卷第70-73页
附录B: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第73-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
下一篇:当代威慑理论的再思考--以朝鲜核问题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