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青年群体”的赡养意愿与赡养能力研究--基于河南省Z市的调查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绪论 | 第10-22页 |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2页 |
2、国内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1、社会交换论 | 第16页 |
2、伦理转型的“上位优先”与“下位优先”模式 | 第16-17页 |
(四)概念界定 | 第17-18页 |
1、“中青年群体” | 第17页 |
2、赡养意愿 | 第17-18页 |
3、赡养能力 | 第18页 |
(五)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20页 |
1、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2、研究假设 | 第19页 |
3、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六)研究的创新点 | 第20-21页 |
1、提出了赡养意愿与赡养能力的测量指标体系 | 第20-21页 |
2、提出了基于意愿和能力的赡养困境分析框架 | 第21页 |
3、提出了意愿与能力相协调的赡养政策 | 第21页 |
(七)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21-22页 |
二、Z市中青年群体的赡养意愿分析 | 第22-39页 |
(一)样本概况 | 第22-24页 |
1、被调查对象的个人情况 | 第22-23页 |
2、被调查对象的家庭情况 | 第23-24页 |
3、被调查对象的户口及职业情况 | 第24页 |
(二)赡养意愿的调查结果 | 第24-28页 |
1、同住意愿 | 第24-25页 |
2、养老方式的选择 | 第25-26页 |
3、赡养责任认知 | 第26-27页 |
4、赡养投入态度 | 第27-28页 |
(三)赡养意愿的强度测量 | 第28-30页 |
(四)赡养意愿强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30-39页 |
三、Z市中青年群体的赡养能力分析 | 第39-56页 |
(一)赡养能力的调查结果 | 第39-45页 |
1、经济条件 | 第39-40页 |
2、时间条件 | 第40-42页 |
3、照料难度 | 第42-43页 |
4、交往密度 | 第43-45页 |
(二)赡养能力的强度测量 | 第45-47页 |
(三)赡养能力强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47-56页 |
四、赡养意愿与赡养能力的交互分析 | 第56-63页 |
(一)“赡养意愿——赡养能力”的二元分析框架 | 第56-57页 |
(二)基于意愿与能力的赡养困境分析视角 | 第57-63页 |
1、意愿弱能力强 | 第57-58页 |
2、意愿强能力强 | 第58页 |
3、意愿弱能力弱 | 第58-60页 |
4、意愿强能力弱 | 第60-63页 |
五、意愿与能力相协调的老年人赡养政策 | 第63-67页 |
(一)教育为主,法律为辅——意愿弱能力强 | 第63-64页 |
(二)奖励和宣传政策——意愿强能力强 | 第64页 |
(三)完善社会保障——意愿弱能力弱 | 第64页 |
(四)促进能力建设——意愿强能力弱 | 第64-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A:城市“中青年人口”赡养状况调查问卷 | 第70-73页 |
附录B:个人简介、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