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会计论文--会计工作组织与制度论文

谢霖与四川会计事业的发展(1937-1949)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研究缘由与意义第9页
    1.2 研究现状第9-12页
    1.3 基本资料第12-13页
    1.4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13页
    1.5 论文框架结构第13-14页
    1.6 创新与不足第14-15页
2 谢霖——近代中国会计史上的先驱人物第15-21页
    2.1 谢霖对中国会计事业的贡献第15-18页
    2.2 谢霖与四川会计事业的渊源第18-21页
3 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的建设和发展情况第21-35页
    3.1 学校修建、院系专业及课程设置和教师聘任第21-24页
    3.2 办学经费来源第24-25页
    3.3 学生的教育管理、实习及毕业就业第25-28页
    3.4 私立光华大学成都分部对四川教育及会计事业的影响第28-35页
4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在川经营状况第35-53页
    4.1 会计管理及整理业务第37-39页
    4.2 会计稽核与会计调查及证明业务第39-41页
    4.3 会计清算及鉴定业务第41-42页
    4.4 税务服务之纳税申报第42-43页
    4.5 代办注册登记、验资、增资登记、变更登记及其他呈请事务第43-47页
    4.6 商业文件之代撰与会计之指导事项第47-49页
    4.7 推荐会计员与会计培训业务第49-50页
    4.8 正则会计师事务所对四川工商业及会计服务业的影响第50-53页
5 成都正则会计补习学校的创办及经营状况第53-63页
    5.1 学校组织机构及教职员构成第53-56页
    5.2 教学目标、入学条件与课程设置第56-59页
    5.3 经费来源第59-60页
    5.4 毕业情况第60-62页
    5.5 成都正则会计补习学校对四川会计事业的影响第62-63页
6 谢霖对四川会计事业的贡献第63-67页
7 结论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80页
后记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BOT模式下会计处理问题研究--以四川成渝为例
下一篇:制造业上市公司高管激励对费用粘性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