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4页
    一 研究背景第11页
    二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 文献综述第12-13页
    四 研究方法第13-14页
第一章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的相关概念第14-20页
    第一节 污染场地的概念及特征第14-15页
        一 污染场地的概念第14-15页
        二 污染场地的特征第15页
    第二节 污染场地修复的价值分析第15-17页
        一 污染场地修复的理论依据第15-17页
        二 污染场地修复的必要性分析第17页
    第三节 污染场地修复责任的概念及性质第17-20页
        一 污染场地修复责任的概念第17-19页
        二 污染场地修复责任的性质第19-20页
第二章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制度现状及问题第20-26页
    第一节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制度现状第20-22页
        一 国家层面第20-21页
        二 地方层面第21-22页
    第二节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制度的实践适用第22-24页
        一 武汉三江地产退回“宝地”案第22-23页
        二 化工厂旧址建经适房案第23-24页
    第三节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第24-26页
        一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规范不健全第24-25页
        二 “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被架空第25页
        三 环境保护部门监管缺失第25页
        四 污染场地修复资金来源少第25-26页
第三章 域外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制度及启示第26-32页
    第一节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主体制度第26-27页
        一 美国——“潜在责任人”第26-27页
        二 日本——“所有人等”第27页
    第二节 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归责原则第27-28页
        一 美国——严格、连带、溯及既往的责任第27-28页
        二 日本——严格、连带的责任第28页
    第三节 污染场地修复基金制度第28-30页
        一 美国——超级基金第28-30页
        二 日本——污染整治基金第30页
    第四节 域外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制度对我国的启示第30-32页
        一 健全的法律体系第30-31页
        二 明确的责任人第31页
        三 有效的融资机制第31-32页
第四章 我国污染场地修复法律责任制度的完善第32-41页
    第一节 完善污染场地修复法律体系第32-34页
        一 推动国家相关单行立法第32-33页
        二 与其他保护环境的单行法相协调第33页
        三 形成完整有效的框架要素第33-34页
    第二节 完善污染场地责任体系第34-37页
        一 建立污染者付费与受益者付费两大原则第34-35页
        二 确定各类修复责任主体的不同责任第35-37页
    第三节 强化环境保护部门的职权第37-38页
        一 设立污染场地专项工作组第37页
        二 建立全国性污染场地信息平台第37-38页
    第四节 探索修复责任的社会化分担制度第38-41页
        一 建立多层次的融资制度第38-39页
        二 拓宽公众参与渠道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5页
个人简历第45-46页
致谢第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行政机关提起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研究
下一篇:民初报刊业立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