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职业技术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信息化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温州二职为例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第8-10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2.1 研究目的第10页
        1.2.2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3 研究现状第11-17页
        1.3.1 教育信息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德育管理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3 学生管理信息化研究现状第15-17页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17-18页
        1.4.1 研究的内容第17页
        1.4.2 研究的方法第17-18页
    1.5 论文结构第18-19页
第2章 理论基础第19-23页
    2.1 德育管理相关理论第19-20页
        2.1.1 德育管理的基本要素第19页
        2.1.2 德育管理的基本原理第19-20页
        2.1.3 德育管理的基本内容第20页
    2.2 德育信息化管理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2.2.1 学校管理学第20页
        2.2.2 系统理论第20-21页
        2.2.3 人本管理理论第21页
        2.2.4 激励理论第21-22页
        2.2.5 控制理论第22-23页
第3章 中职德育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第23-29页
    3.1 问卷调查第23-26页
        3.1.1 调查目的第23页
        3.1.2 问卷设计第23页
        3.1.3 调查对象第23-24页
        3.1.4 调查信度和效度分析第24-25页
        3.1.5 结果分析第25-26页
    3.2 学校德育管理问题分析第26-29页
        3.2.1 学校德育管理工作概况第26页
        3.2.2 德育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6-27页
        3.2.3 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7-29页
第4章 中职学校德育“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构建第29-38页
    4.1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要素分析第29-30页
        4.1.1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主客体分析第29页
        4.1.2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目的分析第29-30页
        4.1.3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环境分析第30页
        4.1.4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信息分析第30页
    4.2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内容第30-31页
    4.3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建设的步骤第31-32页
    4.4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原则第32-33页
        4.4.1 适应性原则第32页
        4.4.2 主体性原则第32-33页
        4.4.3 系统性原则第33页
    4.5 中职学校德育“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第33-38页
        4.5.1 管理模型第33-35页
        4.5.2 具体管理流程第35-38页
第5章 构建中职德育“四位一体”管理模式的案例分析—以温州二职为例第38-61页
    5.1 温州二职德育“四位一体”管理模式构建与实践第38-50页
        5.1.1 加强设计,系统规划德育信息化管理第38页
        5.1.2 打造平台,助推实现德育管理数字化第38-45页
        5.1.3 巧用数据,助力实现德育管理精细化第45-46页
        5.1.4 多元载体,丰富德育信息化管理内涵第46-48页
        5.1.5 完善制度,保障德育信息化管理施行第48-49页
        5.1.6 建设队伍,支撑德育信息化管理实践第49-50页
    5.2 德育信息化管理实践成效分析第50-61页
        5.2.1 德育管理系统应用情况分析第50-55页
        5.2.2 德育信息化管理实践成效第55-61页
第6章 成果与展望第61-63页
    6.1 研究成果概述与总结第61页
    6.2 展望第61-63页
参考文献第63-66页
致谢第66-67页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7-68页
附录Ⅰ 中职德育管理信息化需求访谈提纲第68-69页
附录Ⅱ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认知现状调查问卷第69-70页
附录Ⅲ 中职德育信息化管理系统应用情况调查问卷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京津冀职业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大学生隐性逃课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