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梭的平等思想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9-21页 |
一、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8页 |
三、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 第18-19页 |
四、本文主要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卢梭平等思想的形成背景 | 第21-32页 |
第一节 外部环境 | 第21-26页 |
一、新兴资产阶级的崛起 | 第21-23页 |
二、法国启蒙运动的蓬勃发展 | 第23-25页 |
三、日内瓦加尔文教的影响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卢梭本人的经历 | 第26-32页 |
一、幸福的童年时光 | 第26-28页 |
二、悲苦的流浪生活 | 第28-30页 |
三、走向巴黎 | 第30-32页 |
第二章 卢梭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32-48页 |
第一节 自然状态的天然平等 | 第32-37页 |
一、自然状态是一种和谐的状态 | 第33-34页 |
二、自然状态是个体独立生存的状态 | 第34-36页 |
三、自然状态中没有道德观念 | 第36-37页 |
第二节 文明社会的不平等 | 第37-42页 |
一、经济的不平等 | 第38-39页 |
二、政治的不平等 | 第39-41页 |
三、道德的不平等 | 第41-42页 |
第三节 理想社会的平等 | 第42-48页 |
一、契约的平等 | 第42-44页 |
二、法律基础上的平等 | 第44-45页 |
三、财产尽可能的平等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实现真正平等的方式 | 第48-60页 |
第一节 培养自然人 | 第48-52页 |
一、人性是可以完善的 | 第48-50页 |
二、通过广泛科学的教育培养自然人 | 第50-52页 |
第二节 订立社会契约 | 第52-60页 |
一、提出公意理论 | 第53-55页 |
二、主张人民主权 | 第55-60页 |
第四章 卢梭平等思想的评价 | 第60-70页 |
第一节 卢梭平等思想的西方影响 | 第60-64页 |
一、为康德解决自由与平等的悖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 第60-63页 |
二、开创了人民民主的先河 | 第63-64页 |
第二节 卢梭平等思想的批判 | 第64-70页 |
一、极权主义的源头 | 第64-68页 |
二、平等思想过于理想化 | 第68-70页 |
第五章 卢梭平等思想在中国 | 第70-78页 |
第一节 卢梭平等思想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 第70-73页 |
一、社会契约学说的传入 | 第71-72页 |
二、人民主权思想的影响 | 第72-73页 |
第二节 卢梭平等思想对中国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第73-78页 |
一、有利于推动我国的法治建设进程 | 第74-75页 |
二、有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 第75-78页 |
结论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