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页 |
二、选题目的 | 第8-9页 |
三、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1、国外研究状况 | 第9-10页 |
2、国内研究状况 | 第10-11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五、论文难点与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美国政府尝试援助中共之历史背景分析(1931年-1944年) | 第14-30页 |
第一节、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的经济援助(1933-1940) | 第14-21页 |
一、从史汀生主义到棉麦借款 | 第15-18页 |
二、从中美白银协定到桐油借款 | 第18-20页 |
三、美国政府经济援华对抗战格局的影响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对国民政府的租借援助(1941-1944) | 第21-24页 |
一、《租借法案》与中国 | 第22页 |
二、美国对中国租借援助的局限性 | 第22-24页 |
第三节、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抗战形势分析(1941-1944) | 第24-30页 |
一、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 第24-25页 |
二、国民党内部貌合神离 | 第25-28页 |
三、共产党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美国政府试图援助中共的原因和目的 | 第30-41页 |
第一节、美国政府缘何试图援助中共军队 | 第30-37页 |
一、1944年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军事危机 | 第30-31页 |
二、美国政府官员对中共的观察报告 | 第31-35页 |
三、战时中共对为争取美援展开的外交努力 | 第35-37页 |
第二节、美国政府试图援助中共的目的分析 | 第37-41页 |
一、美国政府派遣美军观察组到访延安 | 第37-39页 |
二、美国政府试图援助中共的目的 | 第39-41页 |
第三章 美军观察组的作用与结局 | 第41-47页 |
第一节、美军观察组的报告及其影响 | 第41-44页 |
一、美军观察组的报告内容 | 第41-43页 |
二、美军观察组报告的影响 | 第43-44页 |
第二节、美军观察组的结局 | 第44-47页 |
一、赫尔利“解散”美军观察组 | 第44-45页 |
二、美军观察组归于失败的原因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从现实主义视角分析美国试图援助中共的原因 | 第47-54页 |
第一节、现实主义理论概述 | 第47-50页 |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48-49页 |
二、现实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 第49-50页 |
第二节、美国政府试图援助中共之现实主义分析 | 第50-54页 |
一、史迪威危机和“需要现实主义” | 第51-52页 |
二、现实主义视角下的美军观察组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