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7-11页 |
第一章 视唱练耳的发展脉络 | 第11-21页 |
1.1 什么是视唱练耳 | 第11页 |
1.2 视唱练耳的起源与形成 | 第11-19页 |
1.2.1 视唱练耳在西方的起源考究和发展过程 | 第12-19页 |
1.3.视唱练耳学科在国内的发展概况 | 第19-21页 |
1.3.1 我国古代关于“标准音”和“音准”的音乐理论 | 第19页 |
1.3.2 视唱练耳的传入 | 第19页 |
1.3.3 视唱练耳在上海国立音专的传播、发展 | 第19-21页 |
第二章 国内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现状 | 第21-30页 |
2.1 入学考试 | 第21-25页 |
2.2 教学大纲 | 第25-27页 |
2.2.1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 第25页 |
2.2.2 学时 | 第25-26页 |
2.2.3 教学形式 | 第26页 |
2.2.4 教学内容 | 第26页 |
2.2.5 教学原则 | 第26页 |
2.2.6 考试 | 第26-27页 |
2.3 课程设置及其评价体系 | 第27页 |
2.4 教材选用 | 第27-30页 |
第三章 以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附中艺术班音乐专业为例,对目前我国视唱练耳学科及教学现状进行研究 | 第30-40页 |
3.1 教学大纲 | 第30页 |
3.2 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 | 第30-31页 |
3.3 教学内容 | 第31-37页 |
3.4 教材选用及编写情况 | 第37-38页 |
3.5 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对视唱练耳学科教学现状的思考与建议 | 第40-43页 |
4.1 对师大附中艺术班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的思考与建议 | 第40页 |
4.1.1 教学内容方面的相应补充 | 第40页 |
4.1.2 教学法的改进和补充 | 第40页 |
4.1.3 教学手段的补充 | 第40页 |
4.2 对师大附中艺术班音乐专业视唱练耳课程设置的思考与建议 | 第40-43页 |
4.2.1 对视唱练耳学科性质的思考 | 第40-41页 |
4.2.2 对视唱练耳课程设置的建议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