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的困境及其解决策略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二、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概述 | 第17-25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的相关概念解析 | 第17-19页 |
一、公务员主动退出 | 第17页 |
二、引咎辞职 | 第17-18页 |
三、“逆淘汰”现象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的意义 | 第19-21页 |
一、我国公务员退出制度的地位和意义 | 第19-20页 |
二、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的作用和影响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研究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一、成本收益理论 | 第21-22页 |
二、需要层次理论 | 第22-23页 |
三、组织平衡理论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当前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所面临的困境 | 第25-33页 |
第一节 当前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之“难” | 第25-27页 |
一、政府部门人浮于事和机构臃肿 | 第25-26页 |
二、高薪请退政策遭遇尴尬 | 第26-27页 |
三、相关配套机制的缺位 | 第27页 |
第二节 当前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之“患” | 第27-30页 |
一、鼓励退出可能产生的“逆淘汰”问题 | 第27-29页 |
二、公务员在主动退出过程中的腐败现象 | 第29页 |
三、公务员利用主动退出逃避制裁 | 第29-30页 |
第三节 当前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之“忧” | 第30-33页 |
一、主动引咎辞职的负面效应 | 第30-31页 |
二、社会舆论的质疑 | 第31-32页 |
三、社会公平的失衡 | 第32-33页 |
第四章 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面临困境的原因分析 | 第33-42页 |
第一节 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困境的主观原因 | 第33-35页 |
一、“官本位”和求稳定思想 | 第33-34页 |
二、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缺失 | 第34页 |
三、对个人价值和社会地位的追求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困境的政策原因 | 第35-36页 |
一、法律机制欠缺 | 第35页 |
二、政策缺乏科学性合理性 | 第35-36页 |
三、法律法规和政策执行失范 | 第36页 |
第三节 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困境的机制原因 | 第36-39页 |
一、“福利腐败”和“保障失衡” | 第36-37页 |
二、监督和考核机制失效 | 第37-38页 |
三、再就业机制缺位 | 第38-39页 |
第四节 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困境的社会深层原因 | 第39-42页 |
一、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 | 第39-40页 |
二、社会主流择业就业观念的影响 | 第40页 |
三、“人情社会”对公务员主动退出的干扰 | 第40-42页 |
第五章 当前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困境的解决策略 | 第42-54页 |
第一节 我国走出公务员主动退出困境的现实基础 | 第42-46页 |
一、经验基础——国内外政府的积极探索 | 第42-44页 |
二、政策基础——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 第44-45页 |
三、组织基础——相关管理机构的设立 | 第45-46页 |
第二节 解决我国公务员主动退出困境的对策建议 | 第46-54页 |
一、营造良好的公民文化环境 | 第47-48页 |
二、发展政府雇员制 | 第48-49页 |
三、健全公务员主动退出的法律法规 | 第49-50页 |
四、建立公务员再就业制度 | 第50-52页 |
五、完善社会福利与保障制度 | 第52-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