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导论 | 第11-17页 |
(一) 问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 问题的缘起 | 第11页 |
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2-15页 |
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 国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 研究的思路 | 第15-16页 |
2. 研究的方法 | 第16-17页 |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的涵义及必要性 | 第17-20页 |
(一) 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的涵义 | 第17页 |
(二) 开展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 第17-20页 |
1. 开展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顺应了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 第17-18页 |
2. 开展课堂活动符合思想政治课的学科特点 | 第18页 |
3. 开展课堂活动有助于挖掘思想政治课课程资源 | 第18-19页 |
4. 开展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符合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 第19-20页 |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一) 课堂活动目标被忽视 | 第20页 |
(二) 课堂活动重形式轻内容 | 第20-21页 |
(三) 课堂活动重学生主体性轻教师主导性 | 第21-22页 |
(四) 课堂活动重课外资源扩展轻教材内容深究 | 第22页 |
(五) 课堂活动的延伸作用缺失 | 第22-24页 |
三、中学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4-28页 |
(一) 教师整体素质不够强硬 | 第24-25页 |
1. 教学观念跟不上时代步伐 | 第24页 |
2. 新课程理念和活动目标不明确 | 第24页 |
3. 课堂驾驭能力不强 | 第24-25页 |
(二) 学生综合素质不够完善 | 第25-26页 |
1. 中学生心理品质发展不成熟 | 第25页 |
2. 学生个性特征影响 | 第25页 |
3.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影响 | 第25-26页 |
(三) 课堂活动缺乏保障 | 第26-28页 |
1. 时间限制 | 第26页 |
2. 空间限制 | 第26页 |
3. 不确定因素影响 | 第26-28页 |
四、改进和完善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的对策 | 第28-38页 |
(一) 明确并把握好思想政治课的课程目标 | 第28-30页 |
1. 认真解读新课标,明确教学目标 | 第28页 |
2. 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 | 第28-29页 |
3. 坚持目标的引领、导向和反馈作用 | 第29-30页 |
(二) 着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职业素质 | 第30-31页 |
1. 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 第30页 |
2. 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 | 第30-31页 |
3. 加强学科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和总结 | 第31页 |
(三) 优化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活动设计 | 第31-33页 |
1. 坚持课堂活动设计的整体性 | 第31-32页 |
2. 坚持课堂活动设计的范例性 | 第32页 |
3. 在适度原则下坚持课堂活动形式多样化 | 第32-33页 |
(四) 注重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的有效延伸 | 第33-35页 |
1. 让学生的兴趣在课堂延伸 | 第34-35页 |
2. 课堂延伸应体现出行动性 | 第35页 |
(五) 建立多元化的思想政治课课堂活动评价体系 | 第35-38页 |
1. 评价课堂活动的基本原则应科学合理 | 第35-36页 |
2. 评价课堂活动的主要内容应具有全面性 | 第36-37页 |
3. 评价课堂活动的方式应多样化 | 第37-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附录一 | 第41-42页 |
附录二 | 第42-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