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桥梁施工论文

基于BIM技术的斜拉桥施工控制及信息管理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6页
        1.2.1 斜拉桥施工控制研究发展第13-15页
        1.2.2 基于BIM技术的结构监测数据管理发展第15-16页
    1.3 本文研究的意义及主要内容第16-19页
        1.3.1 课题背景第16-17页
        1.3.2 本文研究的问题及意义第17页
        1.3.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9页
第2章 斜拉桥施工控制与BIM技术应用第19-37页
    2.1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内容第19-21页
        2.1.1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内容第19-20页
        2.1.2 斜拉桥施工监测的内容第20-21页
    2.2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理念及方法第21-23页
        2.2.1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理念第21-22页
        2.2.2 斜拉桥施工控制的方法第22-23页
    2.3 斜拉桥施工状态模拟分析方法第23-24页
    2.4 斜拉桥施工控制中误差影响因素第24-27页
        2.4.1 仿真计算模型误差第25-26页
        2.4.2 索力测试误差第26-27页
    2.5 BIM技术概述第27-33页
        2.5.1 BIM的概念第27-29页
        2.5.2 BIM的特征第29-30页
        2.5.3 BIM应用平台的比较与选择第30-33页
    2.6 基于BIM技术的斜拉桥施工控制应用第33-36页
    2.7 本章小结第36-37页
第3章 西南大桥施工控制实现第37-54页
    3.1 西南大桥施工控制的测点布置第37-39页
        3.1.1 应力测点布置第37-38页
        3.1.2 线形测点布置第38-39页
    3.2 西南大桥施工控制仿真分析第39-40页
    3.3 西南大桥施工控制及实现结果第40-53页
        3.3.1 主梁预拱度及立模标高控制的实现结果第40-42页
        3.3.2 桥跨合龙控制的实现结果第42-44页
        3.3.3 主梁沿程应力控制的实现结果第44-51页
        3.3.4 索力控制的实现结果第51-52页
        3.3.5 成桥状态的控制实现结果第52-53页
    3.4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4章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第54-66页
    4.1 桥梁工程施工控制信息构成第54-55页
    4.2 斜拉桥施工控制信息特点第55-56页
    4.3 基于BIM的桥梁工程信息的分类与编码第56-65页
        4.3.1 信息分类方法第56-57页
        4.3.2 信息编码方法第57-58页
        4.3.3 CBIMS标准及中国市政行业BIM实施指南第58-62页
        4.3.4 斜拉桥构件信息分类及编码第62-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5章 基于BIM技术的斜拉桥施工控制信息集成第66-78页
    5.1 西南大桥BIM模型建立第66-68页
    5.2 西南大桥施工控制信息在BIM模型中集成第68-77页
        5.2.1 构件属性中项目参数的添加第69-71页
        5.2.2 构件属性中项目参数值的自动化录入第71-77页
    5.3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6章 基于Revit二次开发的斜拉桥施工控制信息管理思路第78-87页
    6.1 RevitAPI概述第78-81页
        6.1.1 RevitAPI功能及开发工具第78-79页
        6.1.2 RevitAPI基础第79-81页
    6.2 基于二次开发的桥梁BIM模型信息管理框架第81-86页
        6.2.1 RibbonUI(扩展功能区)设计第82-83页
        6.2.2 信息管理UI部分代码实现第83-85页
        6.2.3 信息管理UI设计思路第85-86页
    6.3 本章小结第86-87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7-89页
    结论第87页
    展望第87-89页
参考文献第89-93页
致谢第93-9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94页

论文共9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气相色谱法环境大气VOCs监测技术及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鱼藤酮和百草枯诱发帕金森病神经毒性及其线粒体相关膜蛋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