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交通工程与公路运输技术管理论文--交通工程与交通管理论文

基于AVL数据的公交车车头时距稳定性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25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4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际意义第13页
        1.2.3 意义小结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2页
        1.3.1 公交服务可靠性理论研究第14-17页
        1.3.2 车头时距稳定性指标研究第17-19页
        1.3.3 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9-20页
        1.3.4 基于车头时距的串车问题研究第20-21页
        1.3.5 研究现状小结第21-22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2-25页
        1.4.1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3-25页
第2章 数据预处理与现象分析第25-42页
    2.1 AVL系统与数据采集第25-27页
    2.2 AVL数据预处理方法第27-36页
        2.2.1 AVL数据结构第27-30页
        2.2.2 AVL、GIS和AFC数据匹配第30-31页
        2.2.3 AVL数据预处理第31-36页
    2.3 基于AVL预处理数据的串车现象判断第36-41页
        2.3.1 线路特征第36-37页
        2.3.2 车头时距定义与计算第37页
        2.3.3 车头时距变异系数计算第37-38页
        2.3.4 车站-Cov(h)第38-39页
        2.3.5 时间段-Cov(h)第39-40页
        2.3.6 工作日/非工作日-Cov(h)第40-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3章 车头时距稳定性评价第42-59页
    3.1 公交车头时距稳定性评价指标第42-46页
        3.1.1 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含义第42页
        3.1.2 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常用指标第42-46页
    3.2 车头时距稳定性评价体系构建第46-51页
        3.2.1 基于公交站点层次的车头时距稳定性评价第47-48页
        3.2.2 基于公交线路层次的车头时距稳定性评价第48-49页
        3.2.3 基于公交网络层次的车头时距稳定性评价第49-51页
    3.3 车头时距稳定性评价实例分析第51-58页
        3.3.1 基于公交站点层次的稳定性评价第52-55页
        3.3.2 基于公交线路层次的稳定性评价第55-58页
        3.3.3 基于公交网络层次的稳定性评价第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第4章 车头时距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59-71页
    4.1 车头时距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第59-61页
    4.2 数据准备与指标分析第61-66页
        4.2.1 数据准备第61页
        4.2.2 指标分析第61-64页
        4.2.3 共线性诊断第64-66页
    4.3 基于站点车头时距稳定性分析第66-69页
    4.4 高峰时段车头时距稳定性结果第69-70页
    4.5 优化建议第70页
    4.6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5章 基于车头时距稳定性的常规公交优化第71-80页
    5.1 常规公交车头时距稳定性优化策略第71-72页
    5.2 Vissim仿真模型设计第72-74页
        5.2.1 仿真线路建立第72-73页
        5.2.2 基本条件假设和变量设定第73-74页
    5.3 仿真实验与结果分析第74-78页
        5.3.1 发车间隔实验第74-75页
        5.3.2 车站位置实验第75-76页
        5.3.3 交叉口绿信比和周期时长实验第76-78页
    5.4 实验结论与优化建议第78-79页
    5.5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致谢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附录一第88-90页
附录二第90-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RBF神经网络的曲线斜拉桥不确定性模型修正
下一篇:基于多阶频率桥梁快速诊断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