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页 |
1 前言 | 第8-16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9页 |
1.2.2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2.3 现实意义 | 第9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9-10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9-10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评述 | 第10-14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4-15页 |
1.6 小结 | 第15-16页 |
2 概念界定与历史时期划分 | 第16-21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2.1.1 科学主义 | 第16-17页 |
2.1.2 体育课程 | 第17页 |
2.2 历史时期划分 | 第17-20页 |
2.2.1 划分标准 | 第17页 |
2.2.2 划分的历史时期 | 第17-20页 |
2.3 小结 | 第20-21页 |
3 科学主义对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影响的历史演进 | 第21-55页 |
3.1 科学主义的确立和推广时期(1949—1965) | 第21-28页 |
3.1.1 体育课程目的 | 第22页 |
3.1.2 体育课程任务 | 第22-23页 |
3.1.3 体育课程内容 | 第23-26页 |
3.1.4 体育课程实施 | 第26-27页 |
3.1.5 体育课程评价 | 第27-28页 |
3.2 科学主义的挫折时期(1966—1976) | 第28-32页 |
3.2.1 体育课程目的 | 第28页 |
3.2.2 体育课程任务 | 第28-29页 |
3.2.3 体育课程内容 | 第29-31页 |
3.2.4 体育课程实施 | 第31-32页 |
3.2.5 体育课程评价 | 第32页 |
3.3 科学主义的全盛时期(1977—1999) | 第32-43页 |
3.3.1 体育课程目的 | 第33-34页 |
3.3.2 体育课程任务 | 第34-35页 |
3.3.3 体育课程内容 | 第35-40页 |
3.3.4 体育课程实施 | 第40-42页 |
3.3.5 体育课程评价 | 第42-43页 |
3.4 科学主义的反思和修正时期(2000—至今) | 第43-52页 |
3.4.1 体育课程理念 | 第44-45页 |
3.4.2 体育课程目标 | 第45-46页 |
3.4.3 体育课程内容 | 第46-49页 |
3.4.4 体育课程实施 | 第49-50页 |
3.4.5 体育课程评价 | 第50-52页 |
3.5 历史经验与启示 | 第52-55页 |
3.5.1 总体特征与经验教训 | 第52-54页 |
3.5.2 历史启示 | 第54-55页 |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5-58页 |
4.1 研究结论 | 第55-57页 |
4.2 研究建议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后记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