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气象学论文

特大型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3页
第1章 绪论第24-3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4-27页
        1.1.1 研究背景第24-26页
        1.1.2 研究意义第26-27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27-37页
        1.2.1 相关概念与内涵第27-29页
        1.2.2 城市热岛效应的研究进展第29-31页
        1.2.3 城市冷岛效应的研究进展第31-34页
        1.2.4 城市“蓝绿空间”调控热岛效应的规划研究进展第34-36页
        1.2.5 上海城市热环境研究进展第36-37页
    1.3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第37页
    1.4 研究内容及目标第37-39页
第2章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39-46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39-43页
        2.1.1 地理位置第39页
        2.1.2 地质地貌第39-40页
        2.1.3 土壤概况第40页
        2.1.4 气候概况第40页
        2.1.5 水文概况第40-41页
        2.1.6 植被概况第41-42页
        2.1.7 社会经济概况第42-43页
    2.2 研究方法第43-44页
    2.3 技术路线第44-46页
第3章 城市地表温度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第46-81页
    3.1 前言第46-47页
    3.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47-52页
        3.2.1 数据来源第47-48页
        3.2.2 地表温度反演第48-52页
    3.3 城市地表温度的时空格局特征第52-60页
        3.3.1 城市热环境的空间分布特征第54-58页
        3.3.2 城市热环境的时间分布特征第58-60页
    3.4 地表温度与下垫面关系研究第60-78页
        3.4.1 下垫面类型的划分及特征第60-64页
        3.4.2 地表温度与下垫面覆盖类型关系研究第64-70页
        3.4.3 地表温度与下垫面景观格局的定量研究第70-78页
    3.5 本章小结第78-81页
第4章 城市水体冷岛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81-98页
    4.1 前言第81-82页
    4.2 研究方法第82-84页
        4.2.1 水体冷岛效应的定义第82页
        4.2.2 水体景观的提取与景观特征的选择第82-84页
        4.2.3 分析方法第84页
    4.3 水体的冷岛效应第84-87页
        4.3.1 水体的温度特征第84-86页
        4.3.2 水体对周围环境的降温特征第86-87页
    4.4 水体冷岛效应的影响因素第87-91页
        4.4.1 水体冷岛效应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第88-89页
        4.4.2 水体降温范围的影响因素第89-90页
        4.4.3 水体降温幅度的影响因素第90-91页
        4.4.4 水体降温梯度的影响因素第91页
    4.5 水体冷岛效应的空间规律第91-96页
        4.5.1 水体降温范围规律第91-94页
        4.5.2 水体降温幅度规律第94-95页
        4.5.3 水体降温梯度规律第95-96页
    4.6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5章 城市绿地冷岛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第98-123页
    5.1 前言第98-99页
    5.2 研究方法第99-100页
        5.2.1 绿地冷岛效应的定义第99-100页
        5.2.2 绿地景观的提取与景观特征的选择第100页
    5.3 绿地的冷岛效应第100-108页
        5.3.1 绿地的温度特征第101-108页
        5.3.2 绿地对周围环境的降温特征第108页
    5.4 绿地冷岛效应的影响因素研究第108-113页
        5.4.1 绿地冷岛效应影响因素间的关系第108-110页
        5.4.2 绿地降温范围的影响因素第110-111页
        5.4.3 绿地降温幅度的影响因素第111-112页
        5.4.4 绿地降温梯度的影响因素第112-113页
    5.5 绿地冷岛效应的空间规律第113-121页
        5.5.1 绿地降温范围规律第113-116页
        5.5.2 绿地降温幅度规律第116-119页
        5.5.3 绿地降温梯度规律第119-121页
    5.6 本章小结第121-123页
第6章 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模拟分析第123-134页
    6.1 前言第123-124页
    6.2 研究方法第124-127页
        6.2.1 几何建模第124页
        6.2.2 湍流模型第124-126页
        6.2.3 网格生成第126页
        6.2.4 边界条件第126-127页
    6.3 基于CFD技术的城市“蓝绿空间”冷岛效应模拟分析第127-132页
        6.3.1 城市水体冷岛效应模拟分析第127-129页
        6.3.2 城市绿地冷岛效应模拟分析第129-132页
    6.4 本章小结第132-134页
第7章 城市“蓝绿空间”规划对策研究第134-145页
    7.1 前言第134-135页
    7.2 研究区概况及方法第135-137页
        7.2.1 中心城区“蓝绿空间”概况第135页
        7.2.2 研究方法第135-137页
    7.3 城市热环境模拟第137-141页
        7.3.1 中心城区热环境模拟第137-138页
        7.3.2 增强城市冷岛效应的规划建议方案第138-140页
        7.3.3 基于新规划方案的城市热环境模拟第140-141页
    7.4 城市“蓝绿空间”规划对策第141-143页
        7.4.1 城市水体景观优化策略第141-142页
        7.4.2 城市绿地景观优化策略第142-143页
        7.4.3 城市“蓝绿空间”规划优化策略第143页
    7.5 本章小结第143-145页
第8章 结论与展望第145-152页
    8.1 主要结论第145-149页
    8.2 主要创新点第149-150页
    8.3 研究展望与不足第150-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73页
附录1 各绿地冷岛效应图第173-177页
附录2 各区河湖面积分布情况表第177-178页
后记第178-179页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79-180页

论文共1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坑降水对高速铁路复合地基沉降影响研究
下一篇:基于网络计划的施工项目调度优化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