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动翼板的桥梁颤振控制律风洞试验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大跨度悬索桥颤振理论与分析方法 | 第9-11页 |
1.2 现有颤振控制措施与控制效果 | 第11-12页 |
1.3 主动控制与桥梁颤振主动抑制研究现状 | 第12-18页 |
1.3.1 主动控制面理论的发展 | 第13-14页 |
1.3.2 分离式控制面控制原理 | 第14-16页 |
1.3.3 结合式翼板对颤振抑制效果对比简述 | 第16-18页 |
1.4 本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系统数学模型与关键参数 | 第19-42页 |
2.1 经典颤振运动方程建立与分析 | 第19-23页 |
2.1.1 系统的数学模型 | 第19-22页 |
2.1.2 迭代法分析颤振临界状态 | 第22-23页 |
2.2 自动控制原理与控制系统建模 | 第23-36页 |
2.2.1 经典控制理论与传递函数矩阵 | 第24-28页 |
2.2.2 传递函数的极点、系统稳定性与根轨迹法 | 第28-29页 |
2.2.3 现代控制理论简述与状态空间法建模 | 第29-32页 |
2.2.4 二维颤振运动方程的根轨迹分析方法 | 第32-36页 |
2.3 主动气动控制下状态空间系统辨识的实验方法 | 第36-39页 |
2.3.1 二维平板自激力传递函数矩阵的频响试验 | 第36-37页 |
2.3.2 自激力的状态空间模型系统辨识 | 第37-39页 |
2.4 控制系统闭环最优与次最优控制律设计 | 第39-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二维节段颤振主动控制试验设计 | 第42-53页 |
3.1 二维桥梁节段模型风洞试验简述 | 第42页 |
3.2 颤振主动控制试验系统设计 | 第42-45页 |
3.3 控制系统硬件 | 第45-47页 |
3.3.1 传感器 | 第45页 |
3.3.2 采样系统 | 第45页 |
3.3.3 控制器 | 第45-47页 |
3.3.4 作动器 | 第47页 |
3.4 控制系统软件 | 第47-50页 |
3.5 控制系统搭建 | 第50-5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主动控制试验主要测试结果 | 第53-70页 |
4.1 平板试验结果 | 第53-64页 |
4.1.1 平板模型动力特性 | 第53页 |
4.1.2 平板模型控制律 | 第53-60页 |
4.1.3 控制面运动相位差的影响 | 第60-64页 |
4.2 箱梁节段主动控制测试结果 | 第64-66页 |
4.3 静风位移对系统颤振控制的影响 | 第66-6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71页 |
5.2 展望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