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0 引言 | 第9-16页 |
0.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0.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13页 |
0.2.1 信息用户行为模式研究 | 第10-11页 |
0.2.2 阅读中眼动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11-12页 |
0.2.3 文档内可视化辅助阅读工具的相关研究 | 第12-13页 |
0.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0.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0.4 主要难点和创新点 | 第14页 |
0.4.1 主要难点 | 第14页 |
0.4.2 研究创新点 | 第14页 |
0.5 论文体系结构 | 第14-16页 |
1 理论基础与方法 | 第16-22页 |
1.1 信息行为模式相关理论 | 第16-17页 |
1.1.1 信息行为模式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 第16页 |
1.1.2 信息行为模式的理论方法 | 第16-17页 |
1.2 人机交互相关理论 | 第17-19页 |
1.2.1 眼动人机交互系统的关键技术 | 第17-18页 |
1.2.2 人机交互界面布局与设计原则 | 第18-19页 |
1.3 眼动追踪技术 | 第19-22页 |
1.3.1 眼动仪 | 第19-20页 |
1.3.2 眼动追踪技术 | 第20-22页 |
2 基于眼动分析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理论框架构建 | 第22-33页 |
2.1 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2.2 基于注视点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 | 第23-26页 |
2.2.1 眼动指标 | 第23-24页 |
2.2.2 眼动指标意义 | 第24-25页 |
2.2.3 文档阅读行为模式 | 第25-26页 |
2.3 基于注视区域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 | 第26-28页 |
2.3.1 眼动行为链条 | 第26-27页 |
2.3.2 文档阅读行为模式 | 第27-28页 |
2.4 基于阅读内容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 | 第28-31页 |
2.4.1 阅读模式相关理论 | 第28-29页 |
2.4.2 文档阅读行为模式 | 第29-31页 |
2.4.3 高效用户阅读行为模式 | 第31页 |
2.5 基于眼动分析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理论框架 | 第31-33页 |
3 基于眼动分析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实验数据采集 | 第33-39页 |
3.1 实验目的 | 第33页 |
3.2 实验平台准备 | 第33-35页 |
3.3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5页 |
3.4 实验被试者选取 | 第35-36页 |
3.5 实验过程说明 | 第36页 |
3.6 实验数据收集 | 第36-37页 |
3.7 实验数据处理 | 第37-39页 |
3.7.1 注视点数据处理 | 第37页 |
3.7.2 注视区域数据处理 | 第37页 |
3.7.3 注视内容数据处理 | 第37-39页 |
4 基于眼动分析的文档内阅读行为模式提取 | 第39-57页 |
4.1 基于注视点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提取 | 第39-41页 |
4.1.1 注视数据分析 | 第39-40页 |
4.1.2 热点图分析 | 第40-41页 |
4.2 基于注视区域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提取 | 第41-45页 |
4.2.1 高频眼动链条总体分析 | 第42-43页 |
4.2.2 典型系统与问题下的用户行为链条分析 | 第43-45页 |
4.3 基于注视内容的文档内辅助阅读行为模式提取 | 第45-52页 |
4.3.1 高频眼动链条总体分析 | 第45-50页 |
4.3.2 高效用户阅读行为模式提取 | 第50-52页 |
4.4 模式总结与建议 | 第52-55页 |
4.5 小结 | 第55-57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总结 | 第57页 |
5.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1: 实验前问卷 | 第63-64页 |
附录2: 实验后问卷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