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车头时距可靠性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公交车头时距研究 | 第11-12页 |
1.2.2 公交调度策略研究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3.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公交车头时距可靠性基础理论 | 第16-27页 |
2.1 公交服务可靠性 | 第16-19页 |
2.2 公交车头时距可靠性 | 第19-21页 |
2.2.1 公交车头时距可靠性定义 | 第19页 |
2.2.2 公交车头时距可靠性评价指标 | 第19-21页 |
2.3 公交运行影响因素分析 | 第21-24页 |
2.3.1 外部影响因素 | 第21页 |
2.3.2 内部影响因素 | 第21-22页 |
2.3.3 典型公交串车现象及原因分析 | 第22-24页 |
2.4 公交马尔科夫过程分析 | 第24-26页 |
2.4.1 马尔科夫链理论 | 第24-25页 |
2.4.2 公交马尔科夫过程分析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公交车头时距可靠性评价与分析 | 第27-45页 |
3.1 公交车头时距特性分析 | 第27-34页 |
3.1.1 公交车头时距数据调查 | 第27-29页 |
3.1.2 公交车运行时空特性分析 | 第29页 |
3.1.3 公交站点车头时距特性分析 | 第29-31页 |
3.1.4 公交区段车头时距波动性分析 | 第31-34页 |
3.2 公交车头时距可靠性评价模型框架 | 第34-39页 |
3.2.1 公交车头时距可靠性层次划分 | 第34-35页 |
3.2.2 基于站点水平的车头时距可靠性评价 | 第35-36页 |
3.2.3 基于区段水平的车头时距可靠性评价 | 第36-39页 |
3.2.4 基于线路水平的车头时距可靠性评价 | 第39页 |
3.3 实例验证与分析 | 第39-44页 |
3.3.1 公交站点车头时距可靠性分析 | 第39-42页 |
3.3.2 公交区段车头时距可靠性分析 | 第42-43页 |
3.3.3 公交线路车头时距可靠性分析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四章 基于车头时距稳定性的滞站控制策略研究 | 第45-57页 |
4.1 公交滞站控制策略概述 | 第45-46页 |
4.2 公交滞站控制策略模型 | 第46-47页 |
4.2.1 以往滞站控制策略 | 第46页 |
4.2.2 改进的滞站控制策略 | 第46-47页 |
4.3 公交到站时间混合预测模型 | 第47-52页 |
4.3.1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公交行程时间静态预测 | 第48-49页 |
4.3.2 公交行程时间混合预测模型 | 第49-50页 |
4.3.3 实例验证 | 第50-52页 |
4.4 仿真验证与分析 | 第52-56页 |
4.4.1 仿真建模 | 第52-53页 |
4.4.2 仿真验证 | 第53-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8页 |
5.1 主要研究成果 | 第57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附录A | 第62-67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