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2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20页 |
1.1.2 论题的意义 | 第20-21页 |
1.2 国际国内研究状况综述 | 第21-30页 |
1.2.1 国外研究状况 | 第21-27页 |
1.2.2 国内研究状况 | 第27-30页 |
1.3 研究思路、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0-3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30-31页 |
1.3.2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31-35页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35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二章 高铁引线项目客运需求及列车开行方案研究 | 第36-52页 |
2.1 高铁引线项目客运需求分析 | 第36-45页 |
2.1.1 客运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 第36-39页 |
2.1.2 旅客换乘需求理论模型研究 | 第39-45页 |
2.2 高铁引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 第45-51页 |
2.2.1 高铁引线运输弹性需求函数关系分析 | 第46-49页 |
2.2.2 基于弹性需求的高铁引线列车开行方案优化模型 | 第49-51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高铁引线项目融资问题研究 | 第52-71页 |
3.1 高铁引线项目融资模式 | 第52-61页 |
3.1.1 以国家投资为主的多途径筹资 | 第52页 |
3.1.2 GBP 融资模式:依托建设项目组建“建运合一”的项目公司 | 第52-54页 |
3.1.3 BOT 融资(特许权经营) | 第54-57页 |
3.1.4 ABS 融资 | 第57-58页 |
3.1.5 组建高铁引线产业投资基金 | 第58-60页 |
3.1.6 其他融资方式 | 第60-61页 |
3.2 高铁引线项目融资结构优化研究 | 第61-68页 |
3.2.1 高铁引线项目融资应遵循的原则 | 第62页 |
3.2.2 高铁引线融资结构优化决策指标体系 | 第62-63页 |
3.2.3 高铁引线融资结构决策方法和决策模型 | 第63-66页 |
3.2.4 模拟实例演示分析 | 第66-68页 |
3.3 高铁引线项目融资风险分析 | 第68-70页 |
3.3.1 高铁引线融资风险管理 | 第68-70页 |
3.3.2 高铁引线融资风险管理措施 | 第7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四章 基于高铁引线项目的空铁联运联营问题研究 | 第71-95页 |
4.1 空铁联运联营问题研究 | 第71-76页 |
4.1.1 空铁联运模式分析 | 第71-74页 |
4.1.2 空铁联运联营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 | 第74-75页 |
4.1.3 联运联营模式的效益分析 | 第75-76页 |
4.2 以资本为纽带组建高铁引线运输企业集团 | 第76-81页 |
4.2.1 基本特征和组建原则 | 第76-77页 |
4.2.2 应遵循的行业特点 | 第77-78页 |
4.2.3 需要处理的产权关系 | 第78-79页 |
4.2.4 高层治理结构 | 第79-81页 |
4.3 高铁引线运输组织技术研究 | 第81-94页 |
4.3.1 高铁引线的功能定位 | 第81-83页 |
4.3.2 高铁引线的指挥调度 | 第83-85页 |
4.3.3 高铁引线的票务问题 | 第85-91页 |
4.3.4 高铁引线的安全保障体系 | 第91-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高铁引线项目效益及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 第95-112页 |
5.1 高铁引线项目效益分析 | 第95-102页 |
5.1.1 社会效益分析 | 第95-98页 |
5.1.2 经济效益分析 | 第98-101页 |
5.1.3 环保效益 | 第101-102页 |
5.2 高铁引线绩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 第102-110页 |
5.2.1 绩效评价概念分析 | 第102-103页 |
5.2.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原理概述 | 第103-105页 |
5.2.3 高铁引线绩效评价工程实例应用分析 | 第105-11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10-112页 |
第六章 高铁引线项目风险评价研究 | 第112-125页 |
6.1 风险概述 | 第112-114页 |
6.1.1 高铁引线项目风险特征 | 第112-113页 |
6.1.2 高铁引线项目风险分类 | 第113页 |
6.1.3 高铁引线项目的风险识别 | 第113-114页 |
6.2 高铁引线项目风险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114-115页 |
6.2.1 常用分析方法 | 第114-115页 |
6.2.2 模糊综合评价法(FCE,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 第115页 |
6.3 高铁引线项目风险评价模型 | 第115-124页 |
6.3.1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 | 第115-116页 |
6.3.2 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权重计算 | 第116-119页 |
6.3.3 风险模糊评价矩阵的确定 | 第119-121页 |
6.3.4 风险评价工程实例分析 | 第121-12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5-130页 |
7.1 论文主要工作及成果 | 第125-127页 |
7.2 论文创新点 | 第127-128页 |
7.3 今后研究工作展望 | 第128-130页 |
附录 | 第130-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142-144页 |
致谢 | 第1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