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外科学论文--外科学各论论文--头部及神经外科学论文--颅脑论文

弥散张量成像及磁敏感加权成像对创伤性脑损伤的实验与临床动态研究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符号说明第14-15页
前言第15-19页
    研究现状与成果第15-17页
    研究目的与方法第17-19页
一、弥漫性轴索损伤动物模型的制作及其病理学改变第19-37页
    1.1 对象与方法第19-24页
        1.1.1 实验装置第19-20页
        1.1.2 实验对象及分组第20页
        1.1.3 动物模型制备第20-22页
        1.1.4 磁共振检查及病理学检查第22-23页
        1.1.5 实验流程小结第23-24页
        1.1.6 统计学分析第24页
    1.2 结果第24-31页
        1.2.1 行为学改变及体征观察第24-25页
        1.2.2 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评分第25页
        1.2.3 组织病理学改变第25-31页
    1.3 讨论第31-36页
        1.3.1 创伤性脑损伤模型的选用第31-32页
        1.3.2 瞬间旋转致脑损伤模型的特点第32-33页
        1.3.3 弥漫性轴索损伤病理学研究第33-36页
        1.3.4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36页
    1.4 小结第36-37页
二、实验兔弥漫性轴索损伤的DTI及SWI动态成像研究第37-65页
    2.1 对象与方法第37-41页
        2.1.1 实验对象及分组第37页
        2.1.2 动物模型的制备第37-38页
        2.1.3 磁共振成像检查第38页
        2.1.4 数据处理及分析第38-41页
        2.1.5 统计学分析第41页
    2.2 结果第41-54页
        2.2.1 DAI动物致伤后FA值、ADC值的变化第42-46页
        2.2.2 DAI动物致伤后静脉血相位值的变化第46-51页
        2.2.3 DAI动物致伤后“异常血管征”的观察第51-54页
    2.3 讨论第54-63页
        2.3.1 动物脑损伤后FA值、ADC值的变化第54-57页
        2.3.2 动物脑损伤后静脉血相位值的测量第57-58页
        2.3.3 动物脑损伤后静脉血相位值和形态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第58-63页
        2.3.4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63页
    2.4 小结第63-65页
三、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DTI及SWI动态成像研究第65-91页
    3.1 对象与方法第65-70页
        3.1.1 一般资料第65-66页
        3.1.2 磁共振成像检查第66-67页
        3.1.3 数据处理与分析第67-69页
        3.1.4 统计学分析第69-70页
    3.2 结果第70-83页
        3.2.1 TBI患者FA值、ADC值的变化第70-76页
        3.2.2 TBI患者外伤后静脉血相位值的变化第76-80页
        3.2.3 TBI患者外伤后“异常血管征”的观察第80-83页
    3.3 讨论第83-90页
        3.3.1 TBI患者外伤后FA值、ADC值的变化第83-86页
        3.3.2 TBI患者外伤后静脉血相位值的变化第86-88页
        3.3.3 关于TBI患者MRI成像方案的选择第88-90页
        3.3.4 本研究的局限性第90页
    3.4 小结第90-91页
全文结论第91-92页
论文创新点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102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02-103页
综述第103-126页
    综述参考文献第116-126页
致谢第126页

论文共12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交通枢纽城市高铁引线项目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面向生物医药企业技术创新的专利信息服务模式研究